美国黑色电影的欲望主题
欲望的放纵抑或是反思这种欲望的放纵,是黑色电影的重要主题,甚至可以说,综观黑色电影诞生七十余年的作品,欲望是支撑绝大部分黑色电影的精神支柱,一旦脱离了欲望,人类在社会交往中所采取的极端行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作品也就丧失了对观众灵魂的感召力。这方面最为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大卫?芬奇的《七宗罪》(Se7en,1995),这部电影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天主教教义之下人类由于不能控制欲望所犯下的“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七种“罪行”。然而这七种罪行仅仅指的是教义意义上的犯罪,而凶手杜?约翰却自称是上帝选中的人,企图实施一系列故弄玄虚的连环杀人案,以极端方式挑战法律的底线。在影片中,故事的背景纽约肮脏而混乱,整个影片的色调都偏向晦暗,以显示警察沙摩塞和米尔斯在接连不断的命案之下的巨大压力。米尔斯血气方刚,一心想将凶手绳之以法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也是凶手计划中的一部分,因为当他迫切地想抓住凶手的同时,他内心的欲望也为凶手所利用。他从一个执法者变成了罪犯。从影片的前半段来说,《七宗罪》可以说是一部令人绝望的片子,因为它在向人们展示当代世界,人们丧失理性之后的罪恶和冷漠的同时,似乎没有告诉人们应该如何避免在这种境况中越陷越深。在影片中,米尔斯与妻子翠西的爱情无疑是这个灰暗世界中稀有的一线亮光,而由于凶手正是打着宗教的旗号无情地将翠西杀害,所以皈依上帝似乎也不能帮助人们保持人性中的善良,似乎大卫?芬奇并不打算留给观众任何光明和温暖,然而在篇末老警官依然用美国着名作家海明威的话表示:“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它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同意后面一句。”意即尽管这个世界充斥着黑暗,并不美好,政府腐败无能,民风物欲横流,人们却依然要为了美好而奋战到底。
可见,黑色电影并不仅仅是展现这个黑暗世界以及宣告人们都是这个世界的牺牲品,优秀的黑色电影往往会留给人们一线希望与正义的光亮。以早期的黑色电影《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1942)为例,这部电影由于并不符合当时黑色电影的某些特征,如英格丽?褒曼所饰演的女主角伊尔萨并不是传统黑色电影中无足轻重的蛇蝎美人形象,相反,她不仅是捷克反纳粹组织领袖维克多的妻子与有力助手,坚强地与德国纳粹展开斗争,同时又是卡萨布兰卡酒吧主人里克心中所深爱的对象,两人的爱情故事由于太过美好以至于许多人将该片视作悲剧爱情电影而非黑色电影。事实上这只是因为故事中里克与伊尔萨的“大义”战胜了个人的“小欲”而已。在电影中,同样有暴力犯罪,里克毫不犹豫地枪杀了来阻止飞机起飞的德国军官,但是在二战背景下,这种犯罪则获得了绝大多数观众的原谅。对于里克这一“彻底的”利己主义者来说,他是没有任何拯救世界于水火的雄心壮志的,身处相对安静的北非,里克只想得到伊尔萨,对这个世界冷眼旁观,与激昂地带领大家合唱马赛曲,天生具备领袖气质的维克多毫不相同,而事实上,里克的内心除了对伊尔萨有欲望以外,对于重回“战场”为正义而奋斗也同样有着欲望,正是这种正面的欲望促使他最终选择了放弃伊尔萨,帮助他们离开卡萨布兰卡,这一冒险的行为也意味着他将有可能为了反抗纳粹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可以说《卡萨布兰卡》是一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黑色电影。
通过对美国黑色电影的发展与特色的分析不难发现,美国黑色电影始终与美国这数十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阴暗面息息相关,它始终直指这个真实存在的世界并揭露当代社会中人性所隐藏的黑暗,促使观众意识到当下人类依然要面对诸多问题与困境。从市场的角度而言,黑色电影在吸引观众上一直是合格的,而在展现自己发人深省乃至引发社会思考的功力上,黑色电影亦始终保持了相当可观的水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