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场景下的生命体悟
金亮的太阳,?收起最后一缕浮光,?沉入晚霞的海洋。?渐渐暗淡的幻想,?像夕阳一样,?还燃烧在远方的村庄。
――顾城《夕时》
夕阳的沉落不意味着终结,它是生命绵延的象征,柏格森认为绵延是:“意味着创新,意味着新形式的创造,意味着不断精心构成崭新的东西。”[4]生命生生不息的创造,就是生命自由与美的表现。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系列影片中屡次出现夕阳的场景,每个场景都设计得美轮美奂,别具匠心,体现了生命所带给人的意味深长的非凡体悟。
第一部影片结尾,小六坐在回故乡的火车上,龙之介和淳之介走在回家的路上,广美站在舞厅的露台上,铃木一家坐在小货车上,不约而同地欣赏着动人的夕阳,这一幕场景所表现的是生活心境的温馨平和。
第二部影片中,迷人的夕阳映照着河上的大桥,知江带着一平和美加在桥上欣赏美景,知江回忆起往事不禁感慨:“好怀念的感觉,妈妈以前常在这里等一个人,不过后来他去打仗,不晓得现在怎么样了。”就在此刻,旧情人突然出现了,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彼此间曾经的约定都已成为云烟,旧情人不禁感慨:“如果不是战争,我们早就……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以后这里也会越变越多吧。”知江的心中也许闪过一丝遗憾,但一平呼唤妈妈回家的声音,将她拉回了现实生活的平淡充实中,她只能淡淡地跟他道一声珍重,轻轻告别过去,这一幕场景所表现的是人们对往昔情感的超越。
第二部影片结尾,铃木一家和小六登上了刚建成的东京铁塔,大家兴奋不已,唯独一平因为美加的离开而失落,他模仿大人的口吻说:“夕阳真令人感伤,好痛。” 而此时,龙之介、广美、淳之介也在桥上,沐浴在余晖中,淳之介说因为我们三个一起看,所以夕阳才如此美好。在这一幕场景体现的是对生命真情的珍重。
第三部影片结尾,小六和菊池医生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去蜜月旅行的火车上,小六感慨:“我一直被这轮夕阳守护着。”铃木一家在送走了小六后,走在夕阳里,憧憬着被年轻人开创的未来。龙之介“赶走”了淳之介后,感到了落寞和冷清,广美却说那个孩子的将来令人期待,龙之介对怀中的幼女说:“能看见吗?就是这条街的夕阳,很美吧,真希望等你们长大了,还能看见今天这夕阳,要是一直那么美,就好了。”这幕场景所体现的是对过去淡淡的依恋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待。
创作者采用夕阳的意象,隐喻一种生命张力背后的平和与满足,即生命经历光和热、冲动和躁动之后回归到平淡与祥和,这是生命的大境界,是人们经历过战争苦痛、生命流离之后的大感悟。夕阳笼罩的大地,温暖、柔和、辽阔、壮美,但这种美都即将沉入黑夜,“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古诗十九首)时光容易流走,最后一抹光辉更值留恋。对夕阳的审美观照,加强了对生命的体悟,使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畅想,启示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有限的个体融入无限的时空,命运的无常转向自然的永恒,彰显出了不朽的诗性的张力。另一层面,夕阳的意象与“回归”关联,夕阳沉落,白天的纷扰喧嚣将平息,象征着回到精神的原点,心灵的起点,蕴涵了纯洁、宁静、淡然的美。
落日的过程只是短暂的片刻,但它的动人心魄的美的感染力,让人回味无穷。哲人讲天人合一,与其嗟叹人类的渺小短暂,不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自然之大包容了人类之小,夕阳某种程度象征着广阔自然,永远的夕阳温暖着芸芸众生。影片中一平感慨:“明天,后天,就算是50年后,夕阳也会是这么美的。”
寻常巷陌人家,共同沉醉于芳草斜阳,每个灵魂都滋养着一枚“永远”的夕阳,如同顾城的诗:“渐渐暗淡的幻想,像夕阳一样,还燃烧在远方的村庄。”它的沉落不是寂灭,它依然燃烧着,点亮了星星的路。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