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时空与民间传说对人物身份的建构
人物形象并非孤立地存在于电影当中,人物是存在于故事情节当中的,在电影叙事结构、叙事方式与叙事思想的共同表达和烘托之下,人物形象逐渐在电影当中得以建构。在电影叙事当中,首先通过故事内容建构起来的是人物的身份。《海洋之歌》将叙事时空设置在了现代社会,在一个现代文明的叙事氛围当中,讲述了一个来源于爱尔兰民间传说改编的故事,实现了故事内容的跨越时代背景的现代化演绎。
在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本土文化当中的民族文化被广泛挖掘的创作素材,尤其是民族文化当中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往往成为动画电影创作的主要内容。但是,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如果单纯地从远古时代的背景进行动画艺术创作,常常会将创作陷入因循守旧的质疑声中。因此,动画电影对于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通常从人物造型与场景的美术设计着手,企图通过不同的造型艺术与绘画风格使具有历史感与时代感的民间故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海洋之歌》则对民间故事进行了现代化的包装和后现代的演绎,叙事时空被拉回到现代,在现代文化的语境中建立人物具有奇幻色彩的身份。
(一)人物身份的神秘感
海豹精灵女孩西尔莎的母亲布罗娜是影片当中最具神秘感的人物,也是贯穿影片始终的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同样作为海豹精灵的布罗娜与人类男性康纳结合生下了拥有一半海豹精灵血统的西尔莎。作为母亲形象的布罗娜只在影片开始和结尾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影片开始,温馨的画面呈现了布罗娜与丈夫康纳、儿子本幸福生活的画面,儿子本与母亲一起期待着新生命的诞生,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但是,在本半梦半醒之际,母亲布罗娜却在门口流着泪对他道歉,在他再次醒来之时,母亲已经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只留下父亲怀中的女婴――妹妹西尔莎。母亲形象就此消失在故事当中,母亲为何只留下西尔莎,自己却消失在亲人的生活中无疑是影片最大的疑问。然而,在影片结尾,海豹精灵西尔莎口中唱着古老的歌谣,世界上被猫头鹰抽空记忆、情绪和灵魂的化作石头的精灵被集体释放。此时,西尔莎的母亲也伴着光芒出现在悬崖边,召唤着西尔莎同自己一同离开,重新回到海豹精灵的世界。母亲布罗娜的两次出场在起到收尾呼应的同时,将布罗娜人物形象的神秘感彻底营造了出来,这份神秘感与人物身份的契合度通过该片叙事结构的设置得以实现。在现实时空与神奇的传说故事的交织下,布罗娜为数不多的两次出场既保持了其身份与故事的神秘感,也让整个故事结构得以丰富和完整。
同时,海豹精灵西尔莎在影片一开始被设置为不能说话的哑女形象,使其继承了其母亲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同样是对于其身份建构的服务,当西尔莎在海螺的指引下找到自己的海豹外衣,不由自主地唱着那段古老的旋律时,才让人对于西尔莎不能说话的神秘之处恍然大悟,也对其一开始的哑女身份的设置有了更进一步的解读。
(二)人物身份的现实性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的集体身份是家庭成员,母亲布罗娜、父亲康纳、儿子本、女儿西尔莎,以及西尔莎的奶奶共同构成了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影片并没有赋予人物形象过多的特殊身份和特质,所有人都具有再普通不过的身份特征,除了母亲布罗娜在大海中神秘消失外。这样的身份设置让人物形象具有更多的真实感,也让影片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更具现实意义,虽然披着童话的外衣,但同样可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三)人物身份的隐喻性
影片对于主要人物的身份设置具有一定的隐喻性。母亲布罗娜作为一名海豹精灵,在影片一出场就诞下西尔莎后神秘失踪,布罗娜的失踪换来西尔莎作为新生命的诞生,母亲布罗娜更多地被赋予了牺牲者的身份特征,布罗娜的失踪隐喻了女性的自我牺牲以成全他人。而父亲则是灯塔的守护者,全家人生活在灯塔之中。海边的灯塔距离市区很远,布罗娜消失后康纳时常买醉消解内心的苦闷,始终带着一双儿女生活在灯塔之中,等待着布罗娜的回归。父亲身份职业正是隐喻了男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正如同灯塔一样指引着家人生活前进的方向,不同于女性的牺牲精神,父亲代表的男性形象更像是家庭中的核心部分,给予家人包容,勇敢、坚强、伟岸得如同灯塔一样伫立在家人的心中。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