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音乐魅力简析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音乐魅力简析

  影片一开始观众便领略了壮美的山河景色,德奥边陲的阿尔卑斯山区美景尽收眼底,这种祥和的气氛不免令观众对未来、对和平自由充满向往之意。伴随着柔和的音乐旋律与山河画面的变换,少女玛利亚来到优美的萨尔茨堡林地中引吭高歌《音乐之声》。通过其深厚的气息、独特的嗓音以及饱含的深情,表达了年轻人的朝气活力和对音乐的挚爱之情。在这独特的景致中,玛利亚的歌声是那么嘹亮动人,她的歌声既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也是对祖国大好河山之美的赞叹,更是对追求自由之精神的赞叹。实际上,影片开始完全采取了传统歌剧的前奏曲形式,即把影片中以后出现的所有主要曲调提前简要展示一下,这样可以为影片音乐主题的进一步升华做好铺垫,也是对主题的一种预示。在这种音乐序曲的引导下,其他几段经典音乐在影片中缓缓而出,颇具韵味。

  (一)插曲Do Re Mi简析

  Do Re Mi是影片中的一段经典插曲,不仅清新悦耳,而且简单易唱,是一首适合儿童学习的启蒙歌曲。其歌词大意为:doe是一只小母鹿,ray是一缕金色的阳光,me是称呼自己,far是奔跑向遥远的路,sew是穿针引线,la是跟着sew的音,tee是吃果酱面包要喝的茶,数完之后再来。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玛利亚很好利用了自然音阶的变化与音名的发声,使其与大自然中的小路、阳光、道路、茶等事物紧密结合,烘托出“画中有音、音中有画”的奇妙意境。除此之外,这首歌曲采用了简单的变奏作曲技术,比如作品的重复部分加入了二声部演唱,“133 355 244 677 ……”一直贯穿于高音之下,为曲目映衬出优美的层次感。在片中,该部分的演唱也是多种形式,基本上是对主题音调进行的自由复调式变化,高声部是第二次变化主题,由玛利亚单声部演唱,低声部则由孩子们齐声演唱主题音调。同时高声部的主题采用长于低声部节奏拉伸的手法,并将旋律曲调以大跳形式展开,从而与低声部的级进旋律线形成音乐角色的明显对比,并且产生了独特的效果。高声部是由女高音独唱音名,而低声部则是由童声齐唱歌词,这种唱名法与歌词相互配合的方法可谓交相辉映。当然这首歌曲除了本身的艺术魅力之外,还在于其与影片结合一体的魅力。歌曲美丽的音符与影片中流动的画面和谐地融为一体,营造出一幅声色兼具的幸福生活画卷,使我们内心徜徉于对未来的憧憬之中。在刻画美景的同时,玛利亚也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唤醒了孩子们在内心埋藏已久的音乐热情。可以说这一阶段随着音乐旋律的自然发展,歌曲与孩子们的情绪融为一体,成了影片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插曲《孤独的牧羊人》(The Lonely Goatherd)简析

  《孤独的牧羊人》是电影中另一经典插曲,以欢快的曲调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它是一首刻意安排的歌曲,是影片的内容之一,是一首为了迎接上校和新欢男爵夫人的回归,玛利亚专门让孩子们在排练的木偶戏中演唱的歌曲。这首歌曲好像把快乐的曲调传递给了每一个人,实际上主要传递给了上校。在此之前,上校一直沉浸在失去妻子的悲痛之中,内心极度孤独,对一切似乎没有了期许,连对孩子也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方式。而当听到这首曲子时,上校内心一阵悸动,这不仅是上校在妻子去世后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孩子唱歌,也是那七个孩子第一次向他们的父亲展示自己的歌喉,因此这首歌曲是专门为上校所写的。歌曲分为三大部分,而且各部分风格迥异,但是彼此之间的连接却非常自然。其中第一部分频频使用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使该部分呈现出一种欢快紧促的节奏,从而使歌曲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极富轻松意味;而到了第二部分,音乐的音调则渐趋平稳,节奏也逐渐拉宽,使歌曲充满宁静而深刻的意蕴;到了歌曲的尾声部分,则又变得更加轻松诙谐,充满趣味,因为这一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不仅变化多样,而且自然流畅,其实歌中的衬词“来咿噢嘟”可以被认为是牧羊人的歌声。在具体的演唱中,我们经常听到歌者提高其嗓音,使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完全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风格特征。从整体上看,该音乐清新活泼,欢快流畅,因此当我们听到这首音乐时,尤其是结合当时奥地利维也纳萨尔茨堡的环境,我们可以明显体会到当时牧羊人虽然孤单但没有世俗烦恼的生活,也可以让内心在萨尔茨堡的草场上旅行,更可以体会到奥地利人民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映衬影片最后上校一家逃离奥地利,那时他们虽然孤独,但他们情愿做“孤独的牧羊人”也不愿意做背叛国家的行为。   (三)插曲《雪绒花》(Edelweiss)简析

  《雪绒花》是影片中又一脍炙人口的经典影视音乐,绝对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也在影片中尤其是在塑造人物性格、烘托主题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进行简要分析,整体上为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歌曲分为前后两段,A段由a句和a1句构成,B段由b句和b1句构成。这四个部分不仅起承转合自然协调,而且结构紧凑有型。歌词的安排也是别有特色,第2、4、12、14的乐句半终止停顿上,歌词的选配形成一种开放性发音,用来作为歌唱呼吸的停顿,此刻的旋律线也以上行居多;而到了8、16、24、32的乐句全终止停顿处,歌词闭口音增多,其中“me ever”的发音赋予了完美的收束效果,而且旋律线以下行居多,这样就与歌词的收束型发音进行呼应,同时也与歌曲进行b句中间部分第20小节的旋律通过中音、属音、主音的进行从而营造出人物虽然激动但不失深沉的效果,尤其是在表达爱国之情时效果更是明显。因此每当我们听到这首短小精悍的歌曲,眼前总会浮现出阿尔卑斯山的美丽壮观景色。作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上校,他经常低声哼唱《雪绒花》,把其爱国情怀表达得极富深情。在歌曲中,圣洁美丽的雪绒花被赋予了高贵的品质和人类的情感,正与纳粹形成了巨大反差,更使这部一直以来以喜庆为基调的影片在此时此刻呈现出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内涵和悲剧气氛。而音乐节上全体观众高亢嘹亮地合唱《雪绒花》则表达了奥地利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感和不畏强暴的必胜信念。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