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凡达》动画特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电影《阿凡达》虽然使用了大量的动画特效技术,在内容构思、影视制作、思想传达、视觉效果方面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艺术效果,然而也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首先,该影片3D技术所呈现出的影响力要远远高于具体的故事主题和具体情节,这使我们在激赏影片的3D技术时,感到《阿凡达》完全不具备《指环王三?王者归来》的辉煌浑厚和《泰坦尼克号》的细腻隽永,等等。其次,数字捕捉与合成技术在创设出虚拟与真实相融合的人物形象,给人们带来迥异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特定角色的人物感,尤其是在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方面,动画角色与真人表演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它们的运作和表情必然是相对粗略和简化的,不能达到传统电影所具有的细腻感。《阿凡达》全片超过60%的画面是用动作捕捉技术拍摄的,这一方面实现了CG画面本身的高度统一感,但是另一方面产生了影片人物特别是男女主角的“非人物化”的鬼魅感的负面效果。与之相比,《王者归来》的“咕噜”(Gollum)和《金刚》中的“金刚”,因为本身就是非人物化的角色,以CG角色摄制,给我们的观影感受就自然真实得多。最后,在故事架构方面,《阿凡达》虽然呈现出一个如梦如幻般的潘多拉星球,并设计出诸多美丽的场景和富有灵性的动物,然而,其传递和表达的价值观仍然是西方艺术界和民众中是主流的,是对强权的反感和控诉,对弱者的同情和帮助,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认同,以及永远的正义战胜邪恶,当然还少不了好莱坞式的爱情。由此看出,《阿凡达》的故事架构和价值观显得平淡无奇。
总体来说,《阿凡达》的出现无疑把3D电影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开启了电影特效制作的新纪元。然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动画特效技术独特的使用方式与艺术效果;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其在技术与内容、立体效果与角色细节表演之间的矛盾,并寻找合适的方式加以处理,由此实现其技术性、艺术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统一。这是世界3D电影未来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