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产女性电影的叙事及社会属性
自古以来,人们就为故事的吸引力而陶醉。叙事,用通俗语言来讲,就是讲故事。电影中的叙事专注于故事怎样讲述,通过传递语义性信息,从而达到与观众沟通的目的。而女性题材电影自然讲的就是关于女人的故事。可以说,在中国电影文化的诸多领域中,如果有一个领域具有女性意识最多,表现女性意识最多,并且这个领域同时又是女性意识云集荟萃之地,这无疑是女性题材电影的概括。在女性题材电影的叙事中不仅存在对女性的高扬讴歌,同时还包含为女性抱不平的张目意识,并且这种意识非常强烈而明显,已经形成女性题材电影中的一股主流意识。如果说自古以来的“男尊女卑”意识根深蒂固的话,那么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总归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是对女性的一种尊重与仰慕,是纯粹的对女性的客观赞美。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女性运动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女性“本色”在与都市化这一特殊环境的融合过程中反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而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这一女性群体的出现,引起了电影文化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演绎,形成了一股持续的、特有的女性电影的创作表达。它们完全以女性的现实遭遇和精神嬗变为主线索,展示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和所遭遇的艰难困境、生存苦痛,在秉承了现实主义题材抒写的常规模式外,还体现出了女性在“都市化”中的种种抗争与不融,无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如何,都不约而同地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女性的“苦难主题”、抗争意识与女性主义表达的精神主旨。用完整的故事叙述构建一个女性空间,无论这期间表现的是女性的软弱还是坚强,抗争还是屈从,最终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表现女性。在早期的国产女性电影中,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表达形式,扩展着女性电影题材的内涵和外延,反都市化叙事,并不是对都市化的批判与贬斥,而是通过这种反都市化的叙事手法传达出女性的精神嬗变与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早期国产女性电影的精神属性
女性电影的精神属性主要是女性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传达出的自强、自立、拼搏、反抗的个人精神和女性在父权社会中不堪被欺凌压迫的社会性精神。女性精神的表达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本身,它是通过社会角色、地位诸多方面的“社会化”而逐渐形成的,以一种由最初的非理性、软弱、依赖气质,被动、底层、被压迫的社会姿态逐渐转变为独立、果敢、主动反抗的女性形象出现,以实现自身价值。
(二)早期国产女性电影的政治属性
女性题材电影除了可以表现女性本身之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的政治形态。女性主义在社会政治角色中,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弱势的形态以争取女性的自由为目标,平等和自由可以说是女性题材电影中表现的焦点。一直以来,无论是在男女两性关系中,还是在社会构建角色中,女性基本上是不占任何话语权和语境的。尤其是在早期的国产女性电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女性作为社会角色的一分子,同样渴望得到政治属性中的肯定,影片中的女性都具有较低层次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但她们依旧为了心中的渴求,而不同程度上反对着男权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这也是早期国产女性电影中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同时也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和质疑,对社会问题的公开反抗。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