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社会价值:思想性

微电影的社会价值:思想性

  埃德加?莫兰认为,“电影艺术能促使我们对现实的想象和对想象的现实加以思考”。[3]在当前消费主义语境下,电影的娱乐性和消遣性被强化,而忽视了对其主题思想的开掘。微电影形态的存在,为思想的表达提供了生动具象的工具。它用短小精悍的篇幅、让人惊叹的创意,实现了一种“借助电影来思考”的艺术效果。

  (一)哲学命题的具象再现。英国微电影《chinti》,通过动画的方式,展现了深邃的哲学命题。一只思想自由的小蚂蚁和家人生活在一个垃圾堆旁边,每天的工作就是搬运物品。一次偶然的机会,它得到了一张印有泰姬陵的图片。小蚂蚁深深地为之吸引,它用周围的垃圾企图按照图片建造一个泰姬陵,但屡试屡败,最后它用尽一生的时间终于建成了一个小小的泰姬陵,长满白胡须、一身疲惫的它满足地趴在自己的杰作旁边,镜头拉开,让人悲怆而感慨的画面出现了:小蚂蚁身后就是泰姬陵,只是因为它是小蚂蚁,身在泰姬陵脚下,而看不到它的全貌而已。

  作者用粗粝而有质感的影像风格,平静而节制地讲完了这个8分25秒的故事,但带给人的震撼和思考却是强大而深远的。首先,“认识自己”的哲学命题。实现自我必须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条件,但当自己对自己的立场和存在认识不够的时候,自我的努力就变成了徒劳,就像小蚂蚁将生命全耗费在搭建泰姬陵上,而不知泰姬陵就在身后一样。其次,“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问题。正如苏轼诗作《题西林壁》中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小蚂蚁努力跳脱出自己立场的局限,站在高处,来全面地看待问题,泰姬陵也就跃然于眼前了。再次,“珍惜眼前”的哲理。有时人们所毕生追求的梦想,其实一直就在自己身边,只是自己没有看见罢了。多元的解读,是8分钟时长、没有对白的影像所给予的。着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说:“人类精神的发展促进了电影表现手段的发展。”微电影的存在,为哲学命题的探讨提供了更有力的工具。

  (二)社会话题的深邃表现。用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当下“是一个充满变革的世界,充斥着深刻的冲突、张力和社会分隔,以及现代技术对于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4]等。我们身处其中,被很多问题所裹挟,微电影通过细碎微妙但却形象复杂深刻的方式,反映了我们的社会经验,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比如微电影《美好的震动》通过动画的形式讽刺了中国式看客的行为,也在叩问着我们的道德与良知。英国微电影《天鹅绒的头纱》将时空穿越到19世纪末期,用惊悚悬疑的方式探讨了家暴和犯罪的问题。微电影《礼物》以温情的画面深情地表现了当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微电影《沉沦》,则用动画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毕业生由青涩单纯逐渐变得世故世俗的过程,表现了社会职场的生存状态,等等。

  这些微电影避开了常规电影的冗长,摆脱了“突出”的假定性镜头和多线索的蒙太奇“冲突”,用空间化的叙事方式、意象化的表现手法,将社会问题自然地在情节和人物中展开,直指问题的核心。浓缩的电影时长积聚了内涵呈现的力量,让观者在欷?感叹、温暖流泪、感慨万千、五味杂陈的感受中去思考。

  (三)人生问题的创意呈现。生与死是人生重要命题,也是电影作品所表达的永恒主题。微电影对于人生问题的呈现自然也摆脱不了对生命的思考,但它富有创意性的表现方式让人叹为观止。

  微电影《镜子》是此类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一部。本片时长6分19秒,采用主观镜头拍摄,摄像机一直对着镜子,主人公每洗漱、俯身、抬头一次,他就长大一次,从幼稚童年到叛逆青春,从彪悍壮年到衰弱老年,镜子见证了他人生的各个重要阶段。而镜子从最初的完好无损到破镜难圆,也将主人公的人生状态做了暗喻。另一部微电影作品《最后三分钟》也是凸显生命主题的创意佳作:看门人在临死之前,通过水晶的多面体倒叙了自己的一生。用三分钟的时间展现了生命中经历的爱情、亲情的温馨和美好。

  这两部微电影,前者展现的是从童年到老年的人生状态,后者展现的是生命的从死到生。它们的创意体现在:首先,都摆脱了线性因果叙事手段,而采用了空间叙事的方式,“使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处在同一个层面上从而达到时间的空间化效果,使其具有‘同时的’或‘共时的’意义”。[5]其次,是主观镜头的使用,使观众脱离了客观视角所带来的审美距离感,而营造了一种体验式氛围。再次,是文本主体向受众主体的转变。在只有影像展现,没有因果叙事的影片里,观众通过它所展示的影像画面,多元化解读它的深层含义。

  事实上,在微电影创作中,人生、社会、哲理的表达更多时候是交织杂糅在一起的,但是它的思想性并不意味着它的小众化,它的传播效果往往是常规电影所望尘莫及的。一方面,它采用的是碎片化的时间长度,减弱了观看常规电影的仪式感,而变得常态化、日常化;另一方面,它利用最大众化的网络传播平台,使观看和交流突破了地域、阶层等各方面的限制。这些优势为它的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中独特的审美价值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国产影片中的动作设计将南派的真打和北派的表演糅合在一起,场面激烈并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动作影片中,中国功夫一直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历史悠久,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以洪拳、刘拳..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