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中电影片名翻译的实质

模因论视角中电影片名翻译的实质

  模因(gene)一词最早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其1976年所着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模因论或模因学认为,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则通过模仿而传播。作为文化传播单位,模因的表现形式繁多,像“音乐曲调、思想观念、谚语、服装样式、房屋建筑样式、链式信件和电子邮件病毒、宗教”等等,传播开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模因。(Blackmore,1999)[1]

  首次将翻译和模因论结合在一起,提出翻译模因论的芬兰学者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认为模因在同一文化中以语言为主体进行传播,若要通过语言进行跨文化传播便需要翻译,翻译是模因的生存机器。理想的翻译是直接把源语模因完全复制到目的语模因中,但由于模因存在变异性,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通常会结合不同的语境,组合成新的模因复合体,实际情况并不会那么理想[2]。

  道金斯认为一个成功的模因有三个衡量标准: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3]。保真度指的是一个模因要能够被精准的复制,即其精髓本质能够被准确完好的复制保留下来;多产性指一个模因的复制品数量众多,其复制速度越快,复制品被广泛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长寿性则指模因的复制品的存活时间,存活时间越长,被复制的可能性就越大[4]。能够被广泛复制且存活时间较长的被称为强势模因,反之,复制能力差且存活时间短的模因被称为弱势模因。

  在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充分了解原电影片名信息后,成为了原电影名模因的宿主;之后,译者对原片名进行解码,将其转换成目的语,译者身份也从源语模因宿主转换成解码者和传播者。在电影片名译名中,能被广泛传播且生存时间较长的被称为电影片名强势模因,相反则称为电影片名弱势模因。笔者认为,电影片名英汉翻译过程的实质是译者创造强势模因的过程,以实现电影的汉译片名模因在最短的时间内感染最多的目的语宿主,激发观众观看欲望的目的。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字幕中文化词的异化翻译实证研究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国产影片中的动作设计将南派的真打和北派的表演糅合在一起,场面激烈并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动作影片中,中国功夫一直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历史悠久,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以洪拳、刘拳..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