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因素

影片《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因素

  (一)影片的人物因素

  影片的主人公安娜是由女演员塔季亚娜?萨莫伊诺娃来扮演的,她以自身独特的气质将安娜的人物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沃伦斯基是由男演员瓦西里?拉诺沃所扮演的,他的个人气质同沃伦斯基的人物性格特征十分相似,因此将人物形象表现得出神入化。影片中许多人物都因为好演员的出演而收到了较好的影片效果。

  (二)影片中的音乐因素

  一部影片的音乐设置是影片的灵魂,在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音乐就非常具有特色,开头的音乐,充满了紧张与悲壮,也将整部影片的感情基调定位悲剧,片头安娜与沃伦斯基在火车站擦肩而过时的音乐,虽然让人激动心跳不已,同时也暗示了两个人一见钟情时的兴奋与喜悦。赛马场上急促而紧张的音乐,既烘托出赛马场的激烈气氛又表达出了主人公安娜因沃伦斯基的落马而紧张害怕的心情。因此,影片中不同的音乐为影片更好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表达人物感情和影片主题到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影片中的场景布置

  影片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影响观众视觉的一个重要方面,电影《安娜?卡列尼娜》是在俄国实地拍摄的,场景宏大,其中有俄罗斯上流社会中古典华丽的建筑和热闹的舞会,也有俄罗斯乡村特有的森林与雪地。影片中所有的外部环境设置都为影片的视觉效果增色不少,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充满了美感,很好服务于影片的主题。

为您推荐

影片人物对原型的超越:人文主义的胜利狂欢

影片人物对原型的超越:人文主义的胜利狂欢   然而,马克的“哈姆雷特”式形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又被导演赋予了创造性新意。在对哈姆雷特的超越中,马克的形象彰显了人文主义者的成长新貌。而幕后的神秘人则被塑造为甚..

影片主要人物的原型形象及其隐喻

影片主要人物的原型形象及其隐喻   原型批评(即神话批评)诞生于20世纪初,兴盛于50年代,是20世纪最重要的批评方法之一。它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所谓原型,就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1]“原始..

影片中的视觉隐喻

影片中的视觉隐喻    (一)爱与救赎    影片中充满了广义的宗教符号,隐喻着西方的文化内涵,其中爱与救赎的主题始终贯穿着整部影片。    1.光影与色彩的构图    人类对大自然肆意地开发和掠夺,最终难逃毁灭的命..

影片对原着中人性阐释的忽略

影片对原着中女性意识的解构

影片对原着中女性意识的解构   电影《归来》首先对原着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消解。严歌苓的作品中总是充满着其对女性主义精神的独特见解。首先,她注重挖掘女性身上的雌性内涵,并以一种“弱者不弱”的悖论模式来颂扬女..

女性主义及影片分析

女性主义及影片分析   20世纪初发起的女性主义运动对传统的科学观进行了深刻批评,对其以男权主义为基础的理性而又功利的社会进行反思,从女性角度出发,重构了科学观。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尝试着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运用..

集体主义在该部影片中的体现

集体主义在该部影片中的体现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闻名遐迩的东方文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认为,个人价值是通过个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来体现的。为什么个人所做的贡献越多,个人价值也就越大。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