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着述,对于华语电影青年导演创作的研究深度有待进一步开掘。
而就华语电影青年导演创作研究的研究思维和方法来说,以往以代群划分为研究起点的做法显然无法适用。关于这一点,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关于“新生代导演”的学术研讨中有学者就对划代研究方法的批评:“中国电影的分代本来就是一件十分荒谬的事,先有孙子后有爷爷。第一至第四代导演们是很吃亏的,他们是在第五代导演们产生之后,经过人们的推断才出生的。”“中国人‘正名’的意识十分强,‘名不正则言不顺’,似乎不辩论出个合适的‘名’就不能再往下说点什么。这种老的思维模式把人搞得很累。其实,面对这一大批新人新作,我们应该做的事很多。”这样的论述准确、诚恳。那么针对老的研究思维,我们应该以先进的理念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那就是放弃以前以‘代’来概括整体时代特征的方法,而是更多的以个性及作者分析的方法来切入具体作品。而事实上,随着消费主义的盛行和后现代创作理念的全面影响,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回顾电影史,在整个世界范围而言,法国新浪潮那样的历史时期已经不复存在,那样以几个大师作为引领者,其他电影作者跟随其后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往。面对现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制造大师、制造什么派或主义,电影研究者的思维模式也应该紧跟时代作出积极的跟进。
所以具体来说,对于华语青年导演的创作研究应该从电影本体出发,以导演访谈与创作风格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年导演的创作思维和技巧规律进行理论探讨,这主要包括:导演构思、时空观念、镜头语言、叙事手段、导演观念下的表演等方面。在研究内容上,结合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应该集中在文艺片导演、商业片导演、女性导演、香港导演、台湾导演五个大的方面。对于当前华语电影的整体创作环境来说,对华语电影青年导演电影创作研究,应该致力于解答或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在新的创作环境下,归纳和整理华语电影创作的现状,总结华语电影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华语电影能否生存的问题;华语青年电影导演除了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之外,有没有第三条出路?华语电影的生存策略是什么;华语青年电影导演如何面对国外电影的冲击与挑战?能不能抗衡好莱坞?何时能够与之抗衡;全球化语境下,华语青年电影导演如何面对身份危机;华语电影青年导演在作品创作上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导演观念及技巧?如何提高作品的完整度、圆润度、震撼力和冲击力?期望通过对华语青年导演创作的研究探析,能够为完善华语电影的理论研究,为青年导演的创作乃至华语电影的发展与繁荣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