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片实现复兴的发展对策
近几年来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文艺电影开始越来越多,尤其是《白日焰火》《归来》之后,文艺片再次回归银屏,受到观众的热捧、导演的青睐。中国文艺片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复兴与回归,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
(一)开院线:争取放映平台
文艺片要想真正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真正获得生存空间,这个生存空间的获得需要仰仗艺术院线的支持。国外很多国家都设有艺术院线,保证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文艺片的发展,甚至有些欧洲国家为了支持文艺片的发展,还给艺术院线很多优惠政策。放眼国内电影艺术院线,基本属于空白,由于文艺片市场需求有限、市场意识和运作机制落后等原因使得国内少有的文艺片专场也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专门的为文艺片服务的艺术院线显得迫在眉睫、实属必要。一些对文艺片情有独钟的电影观众、文艺片的营销渠道、银幕资源以及热衷于文艺片创作的导演等,这些资源势必会让文艺片在短时间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迎来文艺片第二个春天也指日可待了。
(二)辟高校:扩大影响范围
近年来,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文艺片深受高校学生的青睐,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知识储备、思想追求的大中专学生成为文艺片最忠实的观众群体。历年来高校举办的大学生电影节,不仅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睹为快的观影机会,还培养了高校大学生对文艺片的欣赏习惯、提升了观影水平、文化品位和思想深度。与此同时,历届高校大学电影节会设置‘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各种奖项的评选,为文艺片导演、演员提供了出名的机会,比如黄渤、宁浩、陆川等现在被大家所熟知的电影明星,都是从高校大学生电影节颁奖台上走来并逐渐走向更大更广的舞台。文艺电影在高校受到持续关注,不仅坚定了导演对文艺片的执着创作,也为文艺片培养了固定受众群,还在一定程度上捧红了文艺片演员、为文艺片持续发展提供后续演员资源。因此,抓住高校阵营,不断巩固和扩大文艺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今后文艺片要考虑的问题。
(三)精包装、强营销:做好宣传工作
文艺片由于小成本、小制作,使得在形式上没有商业大片的华丽,形式的粗糙势必会影响追求视觉效果和情感冲击的电影观众,也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电影的票房,文艺片被冠以“票房毒药”也不无道理。但是近年来,也有好口碑、高票房的文艺电影,比如《千里走单骑》《色?戒》《白日焰火》等,这些电影的成功除了电影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准,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电影精心的包装、有效的推销让电影充分发挥了市场潜力。在今天这个信息大爆炸、大更新的时代,如果不对电影进行适度的策划、包装,很难调动观众观看的兴趣,更难实现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当然文艺片不能仅仅“唯票房论”“挑选具备市场潜力的优质项目,注重艺术性的同时兼顾商业运作,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宣传推广,不失为文艺电影赢取高票房的生存法则”[1]。
(四)提内涵:创作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文艺作品
如果说设艺术院线、开辟高校文艺片市场是保证、扩大文艺片放映平台和影响力,注重包装和营销是在新形式上为文艺片保驾护航的话,那么提高文艺片的艺术水准和思想内涵是保证文艺片收视长红、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最根本、最关键要素。《归来》的成功不是偶然,除了世界顶尖技术IMAX制作的技术支撑和前期的造势和宣传,它有张艺谋导演多年的文艺片创作经验和艺术追求,它有着名好莱坞专业编剧严歌苓的剧本基础,它有陈道明、巩俐两位戏骨的栩栩如生的逼真、自然的表演,它有观众多年来观看文艺片的观影习惯和对有思想、有内涵的电影的执着追求。文艺片因为其小成本、小制作的特点,它不具备商业片高票房、技术炫技的优势,但是文艺片的艺术性、思想性却能在商业片面前略胜一筹。因此,立足于文艺片本体,提高文艺片的思想性、艺术性,逐渐形成文艺片自身创作的美学体系和评价标准,从根本上提升文艺片的竞争力,这样文艺片才有可能成为电影格局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才能有可能真正实现文艺片的复兴和回归。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