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王》中的跨文化深入分析

《指环王》中的跨文化深入分析

  电影中呈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善恶平衡的关系、宗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伦理观念与生存竞争的关系都是突出的文化符号,可以说电影将综合性、跨越性的文化理念展现了出来,电影画面的美妙质感与精神世界的正确观念都值得我们进行不断推敲琢磨,从文化观念中感受到人类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准则是什么,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步,不断攻克自身的缺点,最终成为一个完美、独立的人。

  索伦、萨鲁曼、咕噜姆代表着黑暗势力,他们的心中几乎不存在任何伦理观念,他们自身的存在就是为了获得那个共同竞争的“伟大利益”――至尊魔戒,他们身处黑暗当中,自己已经堕落到污浊的环境当中,还要将其他人也拉下水,征伐与斗争精神反映出来的是一种邪恶的力量,而不是“胜王败寇”的逻辑关系,这一竞争文化是现代经济社会中常见的观念,在这种观念当中,我们失去了美丽的自然环境,也让自己陷入一种困境当中,毫无章法的竞争,让我们痛失自己的良心。于是宗教中黑暗的地狱世界重现人世间,他们喷着火舌袭击中土世界的各种生灵,最终受到惩罚的还是黑暗本身,他们没有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只为当前眼下的利益而争斗,灭亡的本性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宗教符号打败了人类的善良本性,心中的无边恐惧不断蔓延,终将堕入黑暗地域当中。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相处的,但是当黑暗魔君复活的时候,他率领的黑暗军团却不断烧杀抢掠,用火焰、刀锋毁灭了整个大地,人类站在灭亡的边缘上,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毁,他们被这群黑暗的势力吓坏,人类的稚嫩的情感敌不过黑暗势力的锋利的刀剑。中土世界的生物没有预见到自己的末日,他们的私心却引来了杀戮,这就是一种因果关系,也是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一种伦理观念,“人定胜天”的思想意志破坏了生态环境,也让人的心灵受到极大摧残,树木被砍倒,但是毁灭的种子却被完美地种下,人类自己不再由自己的纯美本性主宰,而是被黑暗、邪恶的力量统摄,人文主义的文化之堕落也将自然界的一切毁灭殆尽。

  但是绝处逢生还是在电影中上演了,人性中正义的力量再次崛起,他们看不到希望,但是感受到了自己心灵中的永恒阳光,就这样,护戒使者们联合抵抗黑暗势力,他们在斗争中救活了自己的决心,也用自己的能力扞卫住一枚闪亮的戒指,这枚戒指的光辉将永远照进人类的心灵,霍比特人的美好生活观念与善良的本性终将战胜残酷无比的黑暗势力。

为您推荐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文化原型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文化原型   日本国民的死亡观源于对樱花的崇拜,樱花常用来比拟高尚的人的生命,樱花刹那芳华间消逝,使日本民族形成了悲观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日本的历史文化中存在一种追寻自我毁灭、自我升华的传..

“传统文化电影”的未来之路

“传统文化电影”的未来之路   作为传统文化电影,“传统”元素在现代的发展过于迅速,能够给予人们的文娱形式也越来越多。因此,能够吸引观众的因素就在于这部作品的“特性”和“未知领域”的大小。一部作品想要抓住观..

“传统文化电影”发展的不足

“传统文化电影”发展的不足   人们在看黄梅戏的时候,虽然能够感受到黄梅戏文化的成长,但是这些电影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人物冲突是一部电影的关键所在,观影者认为,一部电影中的人物矛盾愈激化,电影的好看度..

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美学追求

新世纪“传统文化电影”的创新及价值

新世纪“传统文化电影”的创新及价值   在1990年之前,“经典电影”大多数都是根据已有的剧本经过翻译后编写成的。通常来说,改动幅度并不是太大。不过,自21世纪开始,各种别出心裁的电影逐渐兴起,且均凌驾于原有的剧本之..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人文特性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人文特性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以1998年迪士尼发行的电影《花木兰》为例。《花木兰》的故事源自我国经典民歌《木兰辞》..

英国电影文化素描与意识形态

英国电影文化素描与意识形态    (一)英国电影的文化素描    着名的英国学者勒兹?库克的观点:“电影就是社会、阶级、地域、身份以及种族的一个写照。”英国本就是文学大国,狄更斯、莎士比亚、托马斯?哈代、艾?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