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母女们来到美国的遭遇
(一)种族冲突下的母女们的心路变化
在电影《喜福会》中作家很清楚描绘了华裔母亲们因为在旧中国这种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中遭受的难以忍受的折磨和压迫使得她们背井离乡,历尽磨难、带着美好的梦想来到了美国,渴望能够过上一种新的生活。因为美国从建国开始就是以自由至上为信念的,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如她们想象中美好。一开始她们带的一只代表美好心愿的“天鹅”被海关处的人没收,从此美国的主要阶层的人们对她们便带有歧视。这种与原本的想法不一样的国度,使得她们内心世界再次惨遭摧毁,使她们在旧中国长期养成的唯唯诺诺、以男性为主的心理完全表现出来。这样的经历使得她们隐藏过去和尽量忘记自己祖国文化历史来适应美国的环境。
《喜福会》中的母亲们在经历了中国那种悲惨的生活后,来到一个以为会得到自由的国度,却让她们离自己追求的幸福越发遥远。种族上的差异使她们的生存环境也相应变得很差。这种差异最明显的体现的是将她们的生活环境界定在一定的区域。例如,林杜和吴素云只能在一家生产饼干的小工厂做事,工作量非常大,工作时间长,待遇又很差,导致她们的身体状况堪忧,再加上心灵上的折磨进一步加强, 使她们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对自己女儿和白人交往以及结合带有反对的意见。然而他们的女儿却很想融入白人的世界,想要做一名美国的女性。其中精美从小就觉得自己只有肤色是与华裔女性一样,因此她以不承认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来适应美国的环境。在读书时,想方设法来与美国白人同学打好交道。琳娜也经常在面部表情上模仿美国人,她们不顾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一味崇拜美国文化,渐渐对中国文化失去了解,觉得母亲们不符合美国文化,感觉母亲们的想法就像是一堆废物。
(二)男权主义下受到迫害的华裔母女们
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男性为主的封建思想使得女性的地位低贱,这种情况下,喜福会中的母亲们开始进行反抗,来到了美国。但是即使在美国,女性还是只能听丈夫的,只能沉默面对社会加给她们的一切,不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为童养媳后努力做事却得不到应该有的对待,反而经常被打骂。靠自己的努力建立公司并使其壮大却只能当个小职员,领低于标准的工资,而且还平分家用,甚至被丈夫处处占小便宜。一个好好的妻子因为丈夫早逝,嫁与大富人家做姨娘,被百般折磨后致死。这些都是血的历史,体现了男权社会的不公正。这些经历使得《喜福会》中的母女们心里伤痕累累,心路坎坷不平。
(三)性别上遭受不公平对待的母女们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哪个时期,女性都代表着弱者,普遍被男权主义所压榨,同时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式,只能默默承受。就算《喜福会》中的母亲们来到自诩自由的美国,也处于隐秘的男性为主的社会中。即使女儿们所遭受的比起母亲们来说已经好了很多,但是仍旧未摆脱男权主义的环境,获得自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