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人性本源的推动力
该电影有着极其清晰的价值趋向,即人性的善恶观,这里的善恶观是严肃的、神圣的,它推动出每一个故事的发生发展,以逐渐积累起的巨大力量强调《云图》的目的,即在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和大潮中片段式的善恶之行对塑造和促就巨大历史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探讨和纠正人之所以为人的种种性情和规避。在电影中的直观反映是行为,是轨迹,是造就“轮回往复”的因果动力,它的外化形象是“物”,内在实则是人的“念”,是存于人心的善恶观。
(一)“物”
“物”――“物”是道具,是表象,是载体,在电影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细看电影时,不难发现这六个故事的微妙联系:故事一中律师的航海日记意外落到了故事二音乐家的手中,故事二中音乐家与其恋人的通信被故事三中的女记者读到,故事三中女记者的小说被故事四中出版商出版,故事四中出版商写的自传被拍成电影,而这部电影中的图像又启蒙了故事五中的复制人,复制人成了故事六中的山谷人的神。每一个当下真实的客观事物和前一个故事中的“因”物都会形成未来被描述的对象和下一个故事引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果”物,这些“物”联系起了超时空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将两个或多个故事建构起了前因后果的必然联系。这种由“物”所引发的循环似乎模糊了作为独立故事中时间的起点,在依循这些信、小说、手稿、音乐、影像的物件的引导和推动下,我们可以任意插入六个故事中的某一时点,由此再去看与之发生关系的过去与未来,在故事中看到的过去其实也可能是未来,看到的未来也可能是过去,这滋生出虚虚实实、迷离的观影体验,同时也刺激我们引发思考:是什么造就了“物”?又是什么促使人类行为?人世间存在怎样的偶然和必然?而它们又是由什么造就的? (二)“念”
在影片中,作为介质的“物”,是有灵性的,他们应“念”而生,充分反映出念的所思所想,是念的外化产物,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这种性灵相通的警示。如故事一中,对奴隶制习以为常的律师在经历海上航行之后彻底改变了原来的生活轨迹,转身投入到废奴运动中,才会在其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历史不容规则,只有结果。”什么促成了结果的产生?恶行和善行,什么促成了行为?这里,“信念”即为念,是历经磨难之后对道德、种族观念、人权信仰的重新思考与归正,是发自人性本善的念,这种念在当下引发他人生的改变,以怜悯、正直、济世的心相和姿态重新造就人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之推动力。而结聚这种信念和精神力量的航海日记在后世中又对作曲家的作品创作、情感激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日记中强烈的精神力量的存在就没有体现作曲家一身价值的音乐的诞生,他悲悯的人生也就从此失去了价值,他的人格也会显得晦暗和苦闷,就更不可能产生第三个故事中对记者有触动价值的爱情书信。律师的日记是诱因,作曲家的云图六重奏和书信是结果;律师的信念是诱因,不仅铸就了其积极投入黑奴解放运动,也激发了作曲家对人性精神的体会和探究。
“念”分善恶,人的善念恶念会产生出各自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不仅直接导致个体单元的命运和生存结果,同时也促就了整个人类的命运轨迹。
在电影第六个故事中,山谷人问先知人是什么导致了人类衰弱的,先知人回答:“在他们的内心有一种贪婪,这种贪婪比他们的智慧更强大,贪婪,贪婪是什么,贪婪是想得到更多。”人对金钱、权力、欲望无限的要求使人类走向灭亡,贪婪是人类心中的一个魔鬼,并随处可见,种下人的各种恶果。故事一中的医生起贪财心,无止境想要得到律师的财产,一步步将其致死,结果死在了金子下,是为贪念之恶果。
故事中每个人都会因其一善念或一恶念之动而改变自己、改变他人、改变世界。故事一中,因为律师的善念而动种下解救黑奴之果,这又成为在其被医生所害时黑奴救他之因,黑奴救他又是使律师投入到黑奴解放运动中之因,因因果果,环环相连,颇像“蝴蝶效应”。正如律师对其岳父所说的:“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在人类宏大的历史和空间的范围里,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些不计其数的微小的善的信念,使得人性的种子即使在最险恶的环境中仍能够得以保存,经过时空的洗礼,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某个世界,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辉。”生活在各自时空中的每个人,都不可能会是独立孤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人密切相关,并且这种联系是穿越时空的。个体的善行恶行,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相应影响和后果,这些后果和影响又通过诸多途径反过来作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行为造就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的现状和人文信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