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相助》的创作技巧和技术特征

电影《相助》的创作技巧和技术特征

  (一)《相助》中的人物角色分析

  与其说《相助》是一部反映种族歧视题材的电影,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原因是在《相助》中几乎找不到一个占据主要角色地位的男性形象,反而着力塑造以斯基特、米妮、艾比琳和希利为代表的女性形象。

  艾比琳的角色被塑造成了隐忍有魄力的黑人女性,尽管遭受着白人女雇主的歧视和人格侮辱,她却始终对自己照顾的白人女孩关爱有加,并且每天操着并不地道的英语,反复地告诉受到父母忽视的白人小女孩,“你善良、你聪明、你重要”,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惟一的儿子却间接地因为种族歧视的原因而丧生,这更加凸显了这位黑人女仆的善良和淳朴。[1]

  影片中的斯基特,作为白人女孩,她受过良好的教育与思想启蒙,在当时背景下是年轻的、有朝气的一代,她对于种族歧视有自己的见解。大学毕业后她到了一家报社工作,一心想成为一名作家。在剧中,她从小由黑人女佣带大,与黑人女佣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长大后,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对黑人保持最大善意的白人女性,甚至为黑人着书立书。斯基特在《相助》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协助黑人走出困境,她的文章触动了小镇百姓,为黑人女佣的内心救赎做出了贡献。

  影片中的米妮充满了喜剧性,作为一个充满个性、手艺出众的黑人女仆,她总能在沉重严肃的话题中制造笑料,缓和剧中紧张的氛围。《相助》中不可缺少米妮这样的角色,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和立体,而她对于飞扬跋扈的女主人的反击令其出尽洋相,则是影片中重要的高潮镜头之一。

  希利无疑是剧中主要的反面角色。她神情傲慢、不可一世,但她似乎又是时代的写照,这个角色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并不稀奇。她对黑人抱有偏见,在与黑人女仆接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行为,也是一个群体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反映。她因为反对黑人女仆共用厕所而导致黑人女仆愤然离去,后来反又被黑人女仆奚落,让观众又爱又恨。

  (二)《相助》的技术特征

  1.电影吻合时代特征

  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正值种族运动如火如荼不断推进的时期,当时背景下,马丁?路德金所领导的平权运动在美国社会掀起了不小的风浪,影片中的故事取材于这个时期,吻合时代特征,本身就是一种巧妙之处。[2]影片中白人主妇与黑人仆役的直接交锋,既是影片有意设置的情节冲突,同时也是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的自然产物,但这显然并非全部的电影主题,还有与黑人关系密切充满善意的白人女记者斯基特。   2.女性意义上的题材

  电影《相助》真实地再现了美国黑人女仆为代表的社会底层女性的生活,也展现了她们的内心世界。电影《相助》常被用来与《沙漠之花》《百万宝贝》[3]两部影视作品相比,原因是剧中的女主人,具有相似的、低下的政治地位、生活窘困、文化程度低,但她们身上又共同焕发着一种光芒,她们所展现出的行为方式、价值理念和生活态度,总能让观众惊叹。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