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设计在影片中的应用原则
电影在不断向前发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影美术设计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呈现出全新的形式。这些对传统电影美术设计风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利用现代科技的价值,来丰富美术风格的变化,突出电影的主题,这是诸多电影人关注的问题。而影片在选用这些不同变化的美术设计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电影人物的形象塑造。国内武侠电影中为了突出所谓的“武侠风格”或者是突出演员的个人魅力,常会表现唯美倾向,例如夸张男演员的某一部位来强调其风流倜傥以及潇洒风格,或是美化女演员的发型及头饰,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是极少出现的,从而使得影片中观赏性成第一位而真实性成为第二位,对于这种美术处理方法应该有意识的制止不能简单为了取悦观众而进行胡编乱造,恰当美化影片的观赏效果就可以了。
第二,场景的处理。以视觉效果为先,不应拘泥于绝对的写实环境。影片中场景的结构变化应以实际需要为主,但这并不意味对实际生活状态简单的重复,强烈的电影美术设计风格对于现代电影市场而言也不失为一个电影设计策略。
第三,根据影片的类型选用适当的美术设计风格。影片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影片美术设计的真实性究竟应达到何种程度,这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需要进行权衡。歌舞类的影片其视觉效果绝对比真实性更能突出主题,而对于写实性的电影则又大大的不同。[1]
为您推荐
“感人的情节”让形象设计打动人心
《亲爱的》展示了很多感人的情节画面,也使影片中的角色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打动观众的关键点。
(一)传统与个性的挣扎
《亲爱的》中的李红琴,她的命运,体现了中国劳动体制下..
“创作题材新颖”为形象设计的成功埋下伏笔
电影《亲爱的》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导演陈可辛在观看一部寻子纪录片后受到触动,对这个题材产生兴趣,立刻让编剧深入采访创作了该影片。“打拐”题材电影充满纪实性..
影片《弱点》中人道主义的呈现
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关心人的生命及基本生存状况,关注人的幸福,强调人类之间的互助、关爱,它尊重个人平等和自由的权利,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1]
(一)以人..
影片主要人物的原型形象及其隐喻
原型批评(即神话批评)诞生于20世纪初,兴盛于50年代,是20世纪最重要的批评方法之一。它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所谓原型,就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1]“原始..
影片中的视觉隐喻
(一)爱与救赎
影片中充满了广义的宗教符号,隐喻着西方的文化内涵,其中爱与救赎的主题始终贯穿着整部影片。
1.光影与色彩的构图
人类对大自然肆意地开发和掠夺,最终难逃毁灭的命..
影片对原着中人性阐释的忽略
严歌苓的小说关注人性的本质内涵,探索种种生存困境中微妙丰富的人性。《陆犯焉识》将目光投向中国最灰暗的时期,企图通过对知识分子人生际遇的书写及精神世界的探寻去洞察政治压抑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