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叙事的使用
“陌生化”叙事理论最早来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其中又分为角度、语言、结构等多方面的陌生化,原本指在文学作品中使用一种晦涩的,难以一时理解的叙事方法。[3]而随着陌生化叙事进入到电影创作中,其往往指电影为观众展现出许多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近年来,《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指环王》系列电影等奇幻题材作品的走红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陌生化”叙事的独特魅力。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越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见事物迥异的、新奇的东西,越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对于花钱走进电影院,寻求某种休闲与娱乐的观众来说尤其如此,现实世界已经给予了观众足够多的压力和困扰,观众需要利用大银幕暂时地进入到另外一个充满新鲜感的世界中。《饥饿游戏》被定义为一部科幻、冒险电影,其一方面具有冷静而客观的叙事姿态,另一方面却要在某种程度上放弃写实品格,构建起一个奇幻、怪诞甚至令人发指的,让观众感到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从而使电影在虚虚实实之中摇曳生姿,很好地把握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并且,《饥饿游戏》诞生于柯林斯目睹了电视中的真人秀节目与战争报道同时存在之后,饱含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种种黑暗邪恶之处的抨击,陌生化的叙事能够为观众的理解造成一种“延宕”效果,使得作者的抨击是隐晦、含蓄的,避免读者主体性的发挥空间被完全剥夺。
电影中故事发生的具体区域是今日的北美大陆,但是在电影中这里已经被一个叫帕纳姆的,拥有13个行政区以及首都开皮特的独裁国家所取代。由于75年前13个区的人民因为贫富差异过大而奋起反抗,统治者在镇压了起义之后对他们实施了残忍的报复,要求他们每年从12-18岁的青少年中一共挑选24个人送到开皮特去参加一个自相残杀的游戏。游戏最后只能有一个活着的赢家,这个赢家所属的区域将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一世界设定无疑是极为荒诞的,人的生命在统治者眼中不值一文,开皮特的人们以一种狂热的姿态观看杀戮游戏的直播,甚至还要反复探讨、回味视频,从对他人生命与尊严的践踏中获取快感。而最高统治者斯诺总统则用这样一种方式来从精神上彻底摧毁13区人民的反抗意识。
然而,电影中的叙事并不仅仅满足于制造一个扭曲的世界,还要让观众感受到叙述的合理性。如在电影中许多人物的心态都是观众完全可以理解的,在这样一种扭曲的环境中,主人公凯特尼斯也不得不为了生存而硬下心肠,对真心喜欢她的竞争对手皮塔产生了猜忌和利用的心理,认为皮塔之所以和她一起扮演情侣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赞助从而延长生命。又如皮塔与凯特尼斯刚刚乘坐火车抵达繁华的首都开皮特时,凯特尼斯还能够意识到自己可悲的傀儡身份而始终保持淡漠的姿态,皮塔却经受不住观众的热烈欢迎而开始挥手致意,而在第一次比赛结束之后,皮塔和凯特尼斯双双从游戏中胜出,成为观众眼中的明星,此时凯特尼斯也与皮塔一起面带微笑向观众挥手,毕竟作为年轻人,他们都无法抵御虚荣心以及所谓的“荣誉”的诱惑,并且还不能判断这种城市的人性泯灭究竟已经到了何种地步。这种叙事交织了幻想与现实的成分,其寓意得以以一种令观众信服的方式传达出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