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战胜邪恶?
贝松认为:“在人类生活的时空之外可能存在另一个时空,里面的生命形式与人类的生命形式相对立。如果说人类的生命是光明的,那么对立的生命形式就是黑暗的。如同冰与火一样,生命力越旺盛,对立的黑暗就越强大。”那么,在面临这种对立的黑暗时,人类应该怎么办呢?《第五元素》有两幕情节表现出贝松对“用什么战胜邪恶?”这一问题的思索。一场是人类发现邪恶太空物体的一幕:军方不顾神父的反对,试图以武力解决问题。出人意料的是,随着射向邪恶物体的飞弹破坏力越来越大,这个邪恶物体的体积也随之膨胀,最终吞噬了发射导弹的飞船。另一场是莉露学习人类历史的一幕:莉露在电脑里输入“战争”这个词,显示屏不停地闪过人类战争的惨景。莉露泪流满面,悲恸不已,“人类有什么值得拯救的地方呢?最终你们还是要自我毁灭”。
这两幕折射出了影片强烈的人道主义反战态度:战争是具有原罪的,战争不但无法战胜邪恶,反而会招致邪恶的膨胀,最终摧毁发动战争的人。贝松通过莉露否定“战争战胜邪恶”的一幕,使人联想到发生于影片拍摄前几年的海湾战争和波黑战争,这两场战争的发起者都迷信武力征服,他们发起的战争在带给人类痛苦的同时把自己也送上了审判席。
那么人类究竟用什么来战胜邪恶?贝松在《第五元素》里给了观众一个清晰的答案,这个答案与古希腊的四元素说相关。这个学说认为整个世界是由风、火、水、土这四种元素构成。在影片里,每种元素各有一块代表的神石,当这四块神石和第五元素汇聚时,一种神秘的力量随之激发,摧毁了外星邪恶,拯救了人类。这个激活四种元素的第五种元素就是“爱”。在贝松眼里,人类世界充斥着杀戮和毁灭,这导致莉露在最后关头想要放弃拯救人类的使命,但这个世界上只要有“爱”,拯救就是有意义的。柯本用自己的爱感动了莉露,他让莉露明白,至少“爱”是值得拯救的。这样,“爱”被拯救了,同时被拯救的“爱”也摧毁了邪恶。人类忧虑于现代社会“爱”的稀缺,对“爱”的呼唤正是社会主流意识在影片中的一种投射。《第五元素》向世人传达的一种忧患的信号:以暴制暴无法消除人类心中的邪恶,只有人类世界里最宝贵也是最强大的力量――“爱”,才是将人类从末日中救赎出来的诺亚方舟。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