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运动的景观电影
这种景观电影现代主义式的风格叙事不能在观众的心中引起强烈的波动,情节电影主要是通过剧情内容展现出阶级等级的划分。情节电影在对观影者的迎合上利用的是“感官体验”,但是这种可以制造的感官体验是不现实的,人们会对其产生误解,以为电影中呈现的视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符。这种电影艺术形式实际上是把真实世界加以粉饰,实质是“真实”与“虚幻”的颠覆。
《小时代》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就是因其把现实与幻境置换,开始的画面就是利用镜头效果展示主人公们的毕业典礼,仿佛是本末倒置,把本应该是结局的剧情放在了作品开头,彰显的是阶级等级观念、剧情环境形式、思想价值审美的深度内容。以此看来,《小时代》成为殿堂级的后情节主义电影是有其依据的。
电影《小时代》对以往追求金钱的心理进行了淡化,表象上主角们过着光鲜奢侈的生活,但是剧情上更是揭示了这样生活的背后是坚持、责任和认真。人们可以看到傲娇嚣张的顾里,也能看到顾里为了自己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剧情,电影虽然没有忠诚地对原着进行改写,但景观现代主义式的改写方式,为电影赢得了更大的市场。 只有将真实生活虚拟化,虚拟成令人向往的虚假情节,才可以加大电影价值、美学观念的深化,同时也是《小时代》体现其独特剧情结构的方式。在电影中,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是单调地讲求服饰、住行,而是在思想深度上的堆砌式景观描写。在原着作品中,豪车、名牌服装、别墅等是作品的主流元素,但是电影却塑造了另一种别具一格的堆砌式景观,思想深度上叠加的元素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应。这也是以往对物质无脑追求与现代专注于精神层面思想的不同之处,对观影者的价值导向有着一定意义的正面作用,无论是在票房的收益方面,还是在人文的教育方面,都是大获成功的。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有着很多大学日常生活的描写,这些日常化的镜头在电影中频频出现,唤醒了人们对于青春影像的追忆,女主角在各个寝室之间穿梭,男主角用吹风机吹头发导致寝室断电。这又与同为青春电影的《小时代》大相径庭,《小时代》刻画的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大学生活,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则是对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活的追溯。
如果说之前的后情节电影是对电影结构的一次新的改革,那么这种堆砌式的景观描写则是对电影场景的一次与众不同的描绘。虽然这种场景有时显得不合逻辑、不重事实甚至不合情理,但是它却能最真实地反映观众心中的需求。《私人订制》利用观众对权势阶级的期待和设想,构建了一个个符合观众心里印象的权势阶级;《小时代》中对于几个时代引领者的塑造,从理性上看,在如此多的电影中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但是它却符合了观众意淫式的期待,观众沉迷于电影人所塑造的理想世界,实际上这些理想世界正是观众心中的幻想。
在这种堆砌式的景观塑造下,很容易就塑造出了一些看似完美的人物,这些人物则让观众心里产生了更大的认同感,因为这就是他们心中自己的完美形象,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在其他电影中将引发人们审美疲劳的完美形象却在这里得到了观众对于内心自我期待的认同,实际上,也就是观众思想上的认同。而这些电影人制造出来的,描述人们自我期待的无暇人格在剧中有着强大到无以复加的能量,同时又有着极其标新立异的个性,让观众不自觉地沉迷其中,被其所深深征服。典型的例子就是《小时代》中的所有男性角色,他们有着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强大的人格魅力、丰富的自我能力,还有着美妙的生活经历,他们同时还手握巨大能量,能够轻易地决定社会的走向,属于时代的引领者,在这些时代引领者的带领下,观众的期待和自我满足的心理也得到了充分满足。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