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中的灵魂
影片中蝴蝶几次出现在清显的梦中,梦中惊醒后,手里依然握着梦中的蝴蝶尸体。蝴蝶成为连接梦境与现实的纽带,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在主人公清显的梦中,蝴蝶象征着人的灵魂。这种含义在原作中也有体现。小说《春之雪》第五章中有一段关于庆祝清显15岁“御立待”时的蝴蝶的描写,清显将月亮比喻成金色的蝴蝶,被自己的灵魂的捕虫网所捕获,但又担心捕虫网网眼太大,捕捉到的蝴蝶会再一次飞走。这只蝴蝶就被他看作是聪子的灵魂,对于聪子,自己始终都怀有惧怕和不安的心理,并被这一不安折磨着。电影中从棺木中飞出的蝴蝶象征着清显的灵魂试图摆脱躯体的束缚,向往自由。
蝴蝶作为灵魂的意象更早见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庄周梦蝶”的故事突出表达了蝴蝶的灵魂象征意义。“庄周梦蝶”作为一个着名的哲学命题,其主旨是庄子的“自我融化于外物而随物迁流”的”齐物论”的观点,喻意人的灵魂“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 象征着在梦中实现了对象化的自由。但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庄周梦蝶”也可喻意梦一般的虚幻人生。做梦与醒觉原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精神状态,梦中所见为幻,醒觉所见为实。但庄子蝴蝶梦中周蝶之间的界限可以打通、消解,一会儿栩栩然“不知周也”,一会儿“蘧蘧然周也”。庄周到底是梦是觉,并无客观的界限,现实与梦境、真实与虚幻界限不明,模糊不清。 这种象征梦幻人生的“庄周梦蝶”的思想对日本文化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很多的日本的文学作品中,人们从蝴蝶这种生命短暂的美丽物种身上,联想到生命的无常与虚幻的梦境。如与谢芜村的名句:
??にとまりて眠る胡蝶かな
夏日飞舞于花丛中的蝴蝶,倦了停落在寺院的古钟上,安然睡着了。这首俳句中,蝴蝶柔弱的生命,与大钟象征的永久、庄严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知钟敲响时,蝴蝶将是怎样的命运?这首俳句暗喻人生如同一场蝴蝶梦,体现了禅宗的生死观、无常观,也包含了庄子生死物化的意境。
同样在电影中梦中的蝴蝶也可以理解为清显的灵魂在梦中物化的结果,现实与梦境的暧昧之处,灵魂化为蝴蝶,使之可以脱离肉体,拥有不受陈规戒律的约束和压抑的自由,在超自然界中飞翔。整部影片充满了“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的东方美学意境,生与死都不是终极,不过是从一个梦境走进另一个梦境。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