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峻的平民电影
在谈到平民电影的创作就不得不谈到导演贾樟柯。多年来,贾樟柯始终保有难能可贵的平民意识,他试图用电影这个媒介,为中国“沉默的大多数”代言,去表现主流电影遮蔽的某些中国现实。这种平民化的视角使得贾樟柯的名字不仅仅是在本土电影市场就是在国际影坛也是蜚声在外。他曾在《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一文中写道:“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1]23
看贾樟柯的影片就好像再看遍地繁华的另一面,枯藤荒草,让人心疼,莫名感伤。在电影世界中,他的视角从未在底层平民身上移开过,始终是描摹着他们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年的生存处境和心理状况。通过对现实生活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用感情和内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细腻,并用最原始的镜头语言和最简单的光影叠加出一部平民化的作品,他的这种的用心和情感率真的表达也正是票房为先导的影视市场上所缺乏的,是值得现在许多追求票房最大利益化导演们思索的。
贾樟柯试图通过的最朴实的方式给人们使他的观众远离虚妄奇幻的神奇世界,返回真实自然的现实生活。他认为“每一个行走着的生命个体都能给我们一份真挚的感动,甚至一缕疏散的阳光,或者几声沉重的呼吸”[1]109。他以拍摄电影的方式关注草根生活,给予弱势关怀,赋予人性尊严。他的摄像机直面真实的世界,直面真实的情感,同时不回避“人性的弱点”和“生命的感伤”。在创作方面,贾樟柯大胆启用非职业演员,甚至在剧中使用了他们自己真实的名字。在他看来,演员首先是一个活生生存在的人,“演员的作用不是演活某个角色,而是让人们通过他们的不露痕迹的言行进入他们的内心存在状态”[2]。他认为专业演员懂得专业的表演知识,了解基本的表演技巧。他们的表演容易陷入矫饰和虚伪。
非职业演员虽有不及职业演员之处,但也有自身天然的优越性。他们的表演经验来自日常生活,而非课堂学习,表演方式贴近日常生活习惯,没有功架十足的表演腔,这些恰好能克服职业演员的弊病。所以他的影片一直沿用非专业演员,甚至有几名是御用的“非专业演员”。但同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非专业演员”在经过了数次的电影触电了以后会不会有了专业的痕迹?平民电影就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缩短同观众的距离感,这样就能迈向平民化吗?我看不见得。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