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作品民族特色的叙事方式

张艺谋电影作品民族特色的叙事方式

  (一)在电影故事情节上的民族化

  张艺谋的电影吸引观众,是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演员表现。张艺谋不认为自己的电影有多么复杂的主题内涵,所以他的电影故事情节也很容易理解,就如在《一个都不能少》中,简单寻找丢失的孩子,而在《幸福时光》中,更如同一个小品般简单,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没有冲突的情节和少到可怜的对话,一度被称为“散文电影”。但正是这些简单的故事,平凡的故事,却感动了大多数的观众。张艺谋在电影的故事设计中,选用的多是中国传统的、家庭的、符合东方人审美的内容,通过张艺谋的自己独特的故事叙事方式,展现在银幕上的便是一种用喜剧包装的悲苦的故事,而这种叙事方式,也正是中国古典作品的主义表达手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类。例如在《幸福时光》中,张艺谋专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将人性的思考进行了民族化尝试。

  (二)在演员选择上的民族化

  张艺谋选择的演员,同其他的导演不同,例如在《我的父亲母亲》中饰演老年母亲的演员,便是一个不识字的而又刚失去老伴的老太太,在表演中完全不必刻意而为,那种细节的表现,细腻的情感展现,都不是刻意做来的,这是职业演员做不到的,可谓是“本色出演”。又如在《一个都不能少》中的演员,没有一个职业演员,但上映后反响极佳,电影中魏敏芝的泪水感染了不知多少的观众。在《金陵十三钗》中,同样启用了大量的非知名演员,也请了好莱坞一线影星加盟,这在张艺谋的《英雄》中便可看出,大量的明星加盟,为电影提升了不少人气。张艺谋在演员的选择上,对于漂亮的女演员和有张力的男演员尤为看中,特别是在女演员的挑选上,要求外表含蓄而内心张力极强,这是符合民族文化风格的,展现出中华女子特有的魅力。于是,一个符合女性角色的,与女性有纠葛的电影故事便形成了。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作为故事本事参与叙事

作为故事本事参与叙事   电影叙事即是用电影语言讲故事,叙事即讲故事,而故事需要“故事本事”,所谓本事即本文故事材料对象的原始事件,可以使现实中实际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也可以是推论出的作为本文故事的背景和依托的虚..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