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作品注重民族人性文化
(一)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有很多是以社会底层人物为拍摄对象的,关注个体生存的困苦、窘迫状态。在张艺谋的电影中,突出小人物的个人艰辛历程,凸显社会现状,讽刺人性的残忍和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例如在《秋菊打官司》中,秋菊为了自己的尊严,一再要求给个说法;在《菊豆》中,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四人间的情感斗争,等等。张艺谋要表现的是民族最根本的人性文化所在,没有城市的浮尘,有的是人性深处的感情展示。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不在乎外界的评价,“我要的是有感而发的作品”。只有打动人心的东西,存在着人性,有民族的特点,才是张艺谋电影的精神所在。
(二)对人性批判的注重
在张艺谋的早期电影作品中,选择的题材都较深刻,偏向于生命主题和民族主题,而在其后的电影作品中,观众感受到的是越来越接地气的作品。张艺谋电影对于人性的批判意识,从大范围向平凡过渡,更注重民族人性的东西,这是一种升华。张艺谋电影的人物形象鲜明,影片中,看似被命运束缚住了抗争的手脚,却又不向命运妥协,一直在抗争,给观众一种心理上的震撼,对情绪的感染性极强。例如,在张艺谋的《红高粱》中,张艺谋试图将一种痛快的感觉传递到观众当中,他做到了,成功激发了观众的民族热性,其中的“九儿”形象,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洒脱、爱恨分明的印象。都以各自具有特性的经历展示,将他们的人生、人性进行了生动的演绎。张艺谋在电影中,在人性批判上,进行了隐性表达,《红高粱》中充满激情的“红高粱”,《菊豆》中象征封建的染池和彰显人物内心躁动的布匹等。
(三)对责任与思想的展示
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对责任的深思,对思想的反思,虽然张艺谋认为自己拍的只是让全国人民看的电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电影中有着强大的民族色彩和民族意志力量,展示出的责任与思想影响着观众的内心,例如在《英雄》中的无名,舍弃了自己的英雄形象让观众难忘,在《一个都不能少》中那个起初为了50元去做代课老师的魏敏芝,到最后的高尚举动,这些都是张艺谋对人性的责任和思想的挖掘展示,观众在其中感受到的是张艺谋对民族精神的坚持和发扬。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