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和“虚构”的真实:矛盾的化解

真实和“虚构”的真实:矛盾的化解

  在以教堂为叙事空间的空间叙事中,牧师致辞影射了罗拉和马歇尔的结合是为求赎罪,也让布莱欧尼悟出当年真正强奸罗拉的人是马歇尔时,真相的水落石出化解了之前的矛盾冲突,观众期待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似乎也让布莱欧尼最终完成了赎罪这一任务。然而,在这部长达近两小时的主干故事之后,却附有一个七分钟左右的尾声,它打破了之前给观众营造的真实感,把“两人从未在一起过”的事实强行摆在观众面前,让他们发现前面的故事只不过是她耗时多年完成的一部小说而已。

  既然影片让已成为知名作家的布莱欧尼跳出第一个叙述层,向观众揭露了事实真相,那么,这样残酷的揭露有何价值?从作者布莱欧尼的角度来看,她应该担负起对读者、隐含读者以及社会等的责任,然而在隐含读者的误导下,观众的预设与结论不断被否定,真实与“虚构”的真实之间发生了冲突,既然真实无法实现赎罪,那么这样的结局观众怎么能获得希望和满足呢?很显然,布莱欧尼因年幼无知,“本我”打败了“超我”,虽然对罗比成功实施了报复,却一直受到内心深处“超我”的谴责,为了平衡“自我”以及寻求“本我”的安宁,她选择勇敢面对,所以从多重视角再现同一故事正是她自我反省的过程,也是给后人予以警示的方式;安排塞西莉亚和罗比在一起“不是软弱,不是逃避,而是一份迟来的仁慈”。

  影片第二个叙述层化解了“虚构”和真实之间的矛盾,因为虚构,小说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虚构欺骗了读者的眼睛,构成了小说的原罪;同时,因为虚构,作者表达了对自己曾经所犯错误的忏悔,小说的赎罪也在虚构中得以实现。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文学文本都是对人类道德经验的记述,无论是双重聚焦的采用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虚构,其本质都是作者在“赎罪”意识驱动下的“道德书写”。通过写作,布莱欧尼剥茧抽丝般地再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善与恶;通过写作,布莱欧尼“把幸福还给了他们”,并最终实现了精神救赎。

为您推荐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

再现客观世界的真实

再现客观世界的真实   电影本身有一种能力,它能够将客观世界真实地呈现给观众,有着现实性、存在性。街头电影运用的就是这一点,电影镜头记录和反映的就是现今美国都市普通居民和边缘人群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把一些西方国..

根植于真实的情感空间

根植于真实的情感空间   (一)爱的主题   爱,是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世俗老套,却又最感人。爱有多种,影片《花木兰》中就彰显了父爱大如山这一主题。影片开端中的花木兰,由于受到外在环境的限制与束缚,在自我认知、自我肯..

真实性是现实电影的生命

沉浸的幻觉:3D电影中超真实体验的生成

沉浸的幻觉:3D电影中超真实体验的生成    电影借助技术,以活动的画面配以立体化的声音形成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沉浸于视听盛宴中,画面形成的虚拟的场景中受着声音的诱导,才能够完全感受到画面的超真实性。声音中的优..

想象性与真实性的镜像呈现

想象性与真实性的镜像呈现   “魔幻现实主义”已经成为姜文影片的重要标签之一。[3]学界在具体分析魔幻手法、特征与效果时,对“想象性”特点多有论述,但还没有抬高到视觉风格的层次,这对认识姜氏影片是远远不够的。..

反思电影本身:真实还是虚构?

反思电影本身:真实还是虚构?   自从电影诞生以来,它由最初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杂耍”,到后来成为一门全新的艺术,电影是真实还是虚构的问题一直是被讨论的话题。“从世界电影史来看,由逼真性与假定性形成的两大电影美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