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和“想象”的真实:矛盾之一的形成
摄影机具有双重功能,它在向观众展示拍摄对象的同时,也展示了其拍摄视角。据研究,“人称问题在电影中分为三类:第一人称,类似小说的全知叙事;第三人称,类似小说的限制叙事;非人称叙述人,如‘它’者叙述,即纯影像;‘他’者叙述,即交代性字幕。”[6]《赎罪》正是利用交代性字幕,向观众展示了不同的叙事空间,并通过不同的感知视角向观众呈现同一事情的不同解读。
从叙事学角度来看,传统的叙述视角容易混淆谁看和谁说的问题,所以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提出“聚焦”,并以此来区分感知者和叙述者。电影中零聚焦相当于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即感知者所知要大于人物;内聚焦相当于人物的有限视角,即感知者所知等于人物;外聚焦相当于客观叙事角度,即感知者所知要小于人物。影片《赎罪》的第一个矛盾便是因聚焦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在以喷泉和书房为空间的叙事中,摄影机一开始就以内聚焦的方式先入为主地进入年仅13岁的女主人公布莱欧尼的有限视角,向观众展示了姐姐塞西莉亚当着罗比的面褪去衣服跳进水池、而后又近乎赤身裸体地出现在他面前的一幕以及他俩在书房里忸怩在一起的一幕。紧接着,摄影机又跳出布莱欧尼的视野,扮演起旁观者的角色,以外聚焦的方式客观陈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化解了观众对罗比人品的误读。由此可见,聚焦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截然相反的事实:内聚焦道明了由“想象”的真实导致的后果,即布莱欧尼摆出一副同情者的姿态,道义凛然地指证罗比;外聚焦又向观众说明了“真实”情况:这位稚气未脱的少女怀着对罗比的偏见,在完全没认清事情缘由之前,仅凭想象让无辜的罗比蒙受牢狱之灾。双重聚焦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也促使了真实和“想象”的真实这一矛盾的形成。虽然从罗拉的角度,布莱欧尼俨然是传统道德的扞卫者,但她自以为是地把“知道”当成“看见”,客观上造成捏造证词的事实,在背负撒谎之罪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道德过失与混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