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中婚姻选择的困境
《理智与情感》是一部反映西方家庭伦理的电影,李安本着忠于原着的精神,尽量还原出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的真实面貌。其中,美好的乡村自然美景、淳朴的民俗风情、人们的家庭生活、社交活动,爱情婚姻等都是如此逼真摆在观众面前。在这近乎透视的画面前,我们对西方家庭伦理有了更为真实具体的认识,包括其中的二元矛盾,如爱情与金钱、理智与情感、男性与女性。
(一)爱情与金钱
《理智与情感》以两位女主人公的婚姻风波为主线。简?奥斯汀曾说“一个富有的单身汉都要娶一位太太”,而每一个待嫁的女子都渴望这样一个理想人选。在婚姻的选择上,是选择真爱还是选择金钱作为衡量标准呢?金钱与爱情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个矛盾的对立面,有金钱而无爱情,有爱情而无金钱。影片中玛丽安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对于欣赏她的富有的布兰登上校,她不理不睬,认为他又老又无趣,对他的财产也丝毫不在意;对于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威洛比,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为了爱情,她不顾传统公开和威洛比成双出入;为了爱情,她不顾女孩的矜持小心翼翼探寻威洛比的爱好;为了爱情,在威洛比失去消息时,主动跑去寻找,然而,玛丽安等到的却是威洛比与富家小姐结婚的消息。这个花花公子一向挥霍无度,当他得知玛丽安的财产少得可怜时,就与一位有五千英镑的富家小姐结婚,将玛丽安抛弃。他的逻辑是“我爱玛丽安,而我也深信她也爱我,可是这一切都不足以克服我对贫苦的恐惧心理”。玛丽安为了爱情不顾一切,而威洛比为了金钱抛弃爱人,爱情与金钱不能两全,令人神伤。
(二)理智与情感
简?奥斯汀的作品表现了普通人的爱情和婚姻,她相信美满的婚姻是建立在金钱和社会地位基础之上的,并且待嫁的女子应更多考虑理智而不能仅凭感情处事。这点在《理智与情感》中表现得尤为显着。作者通过姐妹俩在恋爱过程中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即理智与情感的对立,向我们揭示了“理智的婚姻即幸福的婚姻”。埃莉诺自始至终冷静的行为为自己赢得婚姻的幸福,而玛丽安为她的不理智的恋爱付出了代价。这种理智与情感的对立把人复杂的感情简化为简单的符号象征,“理智”代表冷静,克制;“情感”代表放纵,不切实际。其实,这只是人性的两个方面,无从简单加以评判孰是孰非。而玛丽安所代表的“情感”不能就被简单的指责,她所做的是内心的真实流露,是人性真实的展现,她不依社会世俗为行动准则,敢于反抗道德传统,追求爱情、追求自我,是一位个性鲜明的新女性。
(三)男性与女性
在《理智与情感》中,女性没有经济来源,中产阶级的女性不从事任何职业,她们只能成为家庭的天使,她们所受到的教育就只限制于唱歌、跳舞、画画、礼仪、做家务等,而这些教育的目的也是教她们怎么吸引男人结婚和管理自己的家庭。这就决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她们出嫁前依靠父母,出嫁后依靠丈夫,对她们来说,选择一位理想的丈夫是她们一生的幸福保障。在家庭里,她们没有资格和家里的男性一样继承财产和家业,在男权主导的社会里就造成了男性与女性的对立。
影片中的埃莉诺和玛丽安姐妹俩不从事任何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在这个男权社会中,男女在社会和家庭的分工现状使姐妹俩没有办法,只好不约而同地选择把自己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未来丈夫上面。社会伦理道德将男性与女性推到了对立面,并将女性置于边缘的弱势地带,她们成为了社会的“第二性”,成为一群依靠男性才能生存的寄生者。
小说中家庭伦理的二元对立的体现,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却无不体现着西方二元对立的斗争思维模式,愈来愈暴露出负面影响,不利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并存,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先行者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用全新的、整体的眼光反观。李安正是这样的实践者。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