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与女性哥特主义

艾米莉与女性哥特主义

  艾米莉处在维多利亚时代,深受哥特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尤其是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恐怖故事给她思想上的激荡。在《呼啸山庄》中,她不仅继承了哥特传统,又创造性地加以颠覆,跳出了早期哥特小说的条条框框,烘托出一种自然的神秘力量。采用倒叙的手法,对主人公心理深度的开拓,创作出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英雄”,他对凯瑟琳那种几近变态的爱,让读者感到绝望又疯狂。而凯瑟琳,这个彪悍中不乏某种奇异之美的女主角,在她那反复无常的激情中有着对父权当道的反抗与不满。它从头到底都带着一股乡土气息,带着荒原的色彩,像石楠的根一样盘根错节,狂野不羁,非常自然。

  19世纪,女性由于宗教、家庭、婚姻甚至是自我等种种因素而被迫压抑沉默。在这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女人没有尊严与地位,婚姻中被当做商品一样交易。在传统哥特小说中,男性把女性形象塑造成弱者、神经病、自私蛮横的疯女人……由此,出现了一批女作家,她们打着女权主义的旗号,用自己愤怒的笔尖对抗着。艾伦?莫尔斯是给“女性哥特”下定义的第一人,她认为:“女性哥特是由女性作家创作的,并表现女性自己恐惧的哥特小说。”[2]而女性哥特小说不像男性哥特小说一样充满暴力、血腥、死尸等等,而是更注重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表达了女性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内心的恐惧。尤其是对“家”的恐惧和对生育的恐惧。抒发了对男权社会既爱又恨,既厌恶又依赖的矛盾之情。正如凯瑟琳的一生都在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度过,连死后都在荒原上徘徊。她被限定在“家”这个范围,渴望自由而又无法自由。她的哥哥亨德雷惩罚她时把她锁在阴暗狭小的阁楼里,与林顿结婚后她不许见陌生人,几乎未踏出过家门,活像个失去自由的金丝雀。男人对女人的这种控制欲和占有欲,加剧着女人内心的焦虑,最后导致她的抑郁――发疯――死亡。

  虽然女权主义处在萌芽时期,但艾米莉这个勇敢奇异的女人,渴望获得与男性同样的权力地位,甚至是超越男性的力量。文学电影《呼啸山庄》中老厄恩肖给凯瑟琳带回的礼物是一条马鞭,她的那种发自内心的雀跃正表现了她自由奔放,喜爱权利,甚至想奴役别人的思想。再如她对希斯克厉夫的种种任性行为,让他对她唯命是从。“在游戏中,她最喜欢扮演的是小太太,肆无忌惮地使用她的双手,对她的同伴们发号施令。”[3]凯瑟琳正是艾米莉的一个分身,这不正体现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吗?

  女性对自身性别身份的焦虑是压抑的主要原因。“焦虑”这一词,似乎是暧昧隐晦的,模棱两可的每个人都会出现的弊病。俗话说得好:“心凡有所虑便必有所惧。”女性通过对抗这些让她们恐惧焦虑的东西来表现自己的女权意识。

  

为您推荐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女性觉醒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女性觉醒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80年代经典的女性电影之一,影片的主人公几乎全部是女性,整部影片中,对与老爷这个角色的具体形象没有做出清晰的刻画,甚至没有出现过一个正面的镜头,我们只能是从..

女性觉醒意识的表达

女性觉醒意识的表达   关于所谓的女性意识,就是指从女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去体察生活中的一切。作为社会中独立存在主体的女性,必须去打破千百年来的男性中心主义,冲破由男性构筑的围墙,去更多的关注生自身的生存状态,自..

《女人四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形式

《女人四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形式   透过许鞍华的镜头,我们能够发现她镜头下的主人公拥有女性另外一个与之前不同的位置与空间。她的经典作品《女人四十》中,电影的全篇几乎都在诠释一点。身为家庭主妇的孙太..

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

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特色

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特色   表面看上去非常高冷的安迪好像随时都戴着一个精致的面具,在她眼中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没有用高低贵贱之分看到周围人的情况下,她对待身边一切人事的态度都能保证公平理智,但因为家族精神病..

黑人女性形象的建构意义

黑人女性形象的建构意义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构成的国家,民族众多,种群复杂。在这个自由的国度里,黑人的命运却是十分悲惨的。黑人电影的早期代表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是20世纪20年代拍摄的默片。这部影片根据同名的..

黑人女性意识的嬗变历程

黑人女性意识的嬗变历程   长期以来,由于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奴隶制度等各种政策或意识的存在,致使生活在美国的黑人遭受了许多非人的待遇,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心灵创伤,黑人妇女更是在男性主义与自身女性身份的双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