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哥特”(Gothic)一词最早来源于德国日尔曼部落的一支,“哥特人”以野蛮彪悍着称。他们从居住的多瑙河边界地区迁徙到欧洲,与其他蛮族争夺西罗马帝国留下的土地,并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南部等地建立过王国。出于对哥特人的愤恨,人们便将那些阴暗野蛮,让人毛骨悚然,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黑色小说称为“哥特小说”。在18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中,“个性解放,情感自由”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核心,中世纪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到18世纪后期,“哥特”更是成为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其开山之作就是霍拉斯?沃波尔的《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其副标题是“一个哥特故事”(A Gothick Story)。其主题多以柔弱美丽的女主角遭受暴虐的男性或妖魔鬼怪的引诱和要挟,在遭受非人的磨难后被英勇的男主角救出并终成眷属的故事。其背景多是破败的古堡、阴暗的地下室、秘道、墓地、旋转楼梯、迷宫长廊、阁楼及幽灵、女人的哭声、月光下的黑影、凶杀事件等一些超自然的恐怖因素组成。它刺激了读者的感官享受,以其独特的风格风靡一时。许多着名作家纷纷效仿,如雪莱的《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爱伦坡的《乌鸦》(Crow)、斯托克的《吸血鬼伯爵》(Dracula)等等。
为您推荐
微电影的文学审美特征
(一)商品性:对严肃艺术的消解
当代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大众文化快餐消解一切严肃艺术的时代,发轫于网络平台的微电影从一开始就带有网络文化的深深烙印。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随着文化进入工..
电影《活着》对文学原着改编的背景
电影自诞生以来,出现了不少自文学原着改编的作品,如《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等。文学原着通常给电影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素材,因此,由此电影借助原着再创作是一种最经济的..
电影与文学的表意特点和区别
麦茨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讨论语言。狭义的语言即人类固有的语言机能和言语活动,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及其背后抽象的规则系统,是人们用来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媒介。广义的语言包括某..
电影改编使文学经典中的
角色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经典文学作品不仅要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要有个性鲜明的角色塑造。《巴黎圣母院》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对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背景下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强烈的对比..
电影改编赋予文学经典新的时代特点
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自诞生以来就风靡整个英国,并且直至今日,在全世界范围内仍广泛流传,拥有大批的忠实读者。小说主要以班奈特一家五个女儿的婚姻为线索,展现了四..
电影文学剧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辩证关系
电影文学剧本与文学作品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冲突,双向互动,共同发展。从目前审美艺术的发展趋势看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无法孤立地存在,它必然与其他艺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