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作家》中文化移情的表现

《自由作家》中文化移情的表现

  按照语言心理学家比尔、舒曼等人的观点,文化移情包括认知移情和交际移情两个方面。其中认知移情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觉察和认识他人的情感和情绪状态,通过认真聆听他人的言语,察觉和识别他人的情绪状态。而交际移情是指在认知移情的基础上对他人的情感、情绪状态作出正确的反映和反馈,即把自己投射到他人所处的境遇中去体验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高永晨,2005)

  (一)认知移情

  交际主体客观地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较强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顺应能力,这就构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移情产生的基础,即能客观地认知并认可文化差异,并能欣赏和尊重这种差异。影片中艾琳老师敏感地发现这些学生们需要的是尊重和关怀,她没有受其他人偏见思想的影响,而是尊重学生们的想法,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人。

  “其实我选择威尔逊高中就是因为这个混合教育计划”这句话道出了艾琳对于不同文化的看法,她主张平等,主张民主,不受主体文化对自己思维的负面影响。艾琳客观地看待不同文化,而且在行动上也体现了这点。例如艾琳脖子上的珍珠项链,那是倡导民主平等的父亲送给她的礼物,她视若珍宝;每次上课她必然佩戴,由此可见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慎重,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这串项链也象征着父亲和她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提倡民主团结,相互尊重,自由平等。尽管艾琳与女主任坎贝尔夫人意见不合甚至冲突频频,但是她始终戴着那串项链,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为学生争取书本,向董事会争取下学期继续和学生呆在一起等等,丝毫不受当时偏见思潮的影响。无论发生什么,她一直戴着项链走回到那个课堂,用尽可能有意思的方法来教这些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她的学生们着想,坚持不懈。

  艾琳不仅尊重学生,而且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当她询问有谁曾遭受过枪击的时候,学生们的答案全都是Yes,艾琳看到了一个社会的暴力环境,于是她引导学生们写日记,记录心声,尊重学生们是否向她敞开心扉的意愿。而她的倾听并非止之于行动,当艾琳透过日记读出了学生们的挣扎和绝望,于是她以《安妮日记》点亮了他们的心灵,而学生们也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过去那种痛苦的灾难,也记录下了自己的改变。

  (二)交际移情

  交际移情是知觉移情的推进和深化。交际移情要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主体自觉地把情感投射到客体的境遇中,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对方,体验客体的情绪和情感,在主体和客体情感交流中调适并拉近心理距离,增进彼此理解和心灵沟通,以期达到顺利地实现双向沟通的目的。

  一次,提托画了一张具有又大又厚的嘴唇的夸张黑人肖像来嘲笑非裔学生贾买尔,这画像在课堂上私下传递引得全班同学哄笑;当贾买尔拿到那幅画后,感到非常难堪,眼里噙着泪水,无地自容。无论是谁,无论是哪种文化,何种肤色,对这类行为的反应均是受伤害的。此时艾琳深感事情的严重性,她同情弱者,更对学生们的无知和冷漠担忧,她走到搞恶作剧的学生提托身边责问他:“如果画的是你,你还好笑吗?”艾琳想以此提醒大家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先尊重别人,即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受或体验对方的感觉。然而一直习惯于呵责、暴力、虐待、漠视和扭曲的生活中的学生对这些无动于衷,艾琳似乎意识到仅仅是在情感上积极正面的感同身受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了解这些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必须有深入的倾心交流。   当艾琳发现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差到只有小学五年级水平时,她想让学生们从兴趣出发,培养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并找到与他们兴趣有关的反映帮派的书以期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但是偏见而且固执的坎贝尔夫人拒绝给她的学生提供任何阅读书籍,因为她认为就算给他们读简写本也只是浪费,而艾琳替她的学生们说出了心声“他们知道他们只得到这种书是因为没有人认为他们够聪明能读一本真正的书”,换言之,艾琳足够相信她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她能将自己投射到孩子们所处的境遇中去体验他们的情感和情绪,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得不到校方的任何帮助和支持时,她只能自己筹款为学生们买书,为此她除了完成正常教学工作外,还额外打两份工筹集资金以帮助学生。艾琳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给每个学生点亮人生路,让他们看见希望。

  影片中的艾琳老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不仅赢得了学生们的无限尊重和爱戴,而且打开了他们的心扉,让每个学生找到一剂最佳的可以弥补心灵伤害的良药,不再迷失方向,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人生。大家一点一滴放弃心中对他人的敌对与仇恨,将那些与社会现实以及心灵成长的所谓的矛盾与问题都远离并统统抛开,逐渐感受彼此之间互相理解、相互宽容、互相融合的共存之道。让每个人的利益都不受损害,让每个人都享受到自由与平等,让每个人都体会到社会的公正与关爱,而这个办法就是文化移情。

  

为您推荐

对美国电影中文化特征的反思

对美国电影中文化特征的反思    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的“霸主”地位目前是无人能及的,美国电影已经成为大众观影的主要对象。而从美国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世界各国文化表现出来的强大容纳性,就让我们不得不对美国..

主题表现中的强权与自由

主题表现中的强权与自由   原着与电影在主题上也处处体现了强权与自由的冲突。首先是建立在狼性宣扬上的民族主义与深沉广阔的人类意识和人道关怀。《狼图腾》在原着中讨论了很多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蒙古能够横扫欧亚..

电影片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策略

电影片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策略   尽管学界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都对英文电影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进行相关的研究,但鲜有系统谈论片名的文化意象翻译。由于观众对电影的第一感知来自于电影片名,而观众对片名的认知与接..

对体育电影中文化价值的思考

原着小说中伊莎贝尔对自由的追求

原着小说中伊莎贝尔对自由的追求   伊莎贝尔出生在美国,自幼丧母,酷爱读书,在父亲“自由式”的教育观念中长大成人,父亲去世后被杜歇姨妈收养并带到英国。伊莎贝尔为自己能够去英国“见世面”而暗暗激动,她知道自己正在..

影片《淑女本色》中伊莎贝尔对自由的追求

影片《淑女本色》中伊莎贝尔对自由的追求   《淑女本色》被公认为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伊莎贝尔的自由灵魂也被妮可?基德曼演绎得淋漓尽致。影片中有三个重要的场景透彻详尽表达了伊莎贝尔的自由灵魂,它们都是伊莎贝尔..

电影《为黛西小姐开车》体现的自由平等观

电影《为黛西小姐开车》体现的自由平等观   电影《为黛西小姐开车》最初是美国剧作家阿尔弗雷德?尤里的话剧作品,1990年由布鲁斯?贝尔斯福德改编成电影。在第62届奥斯卡奖角逐中,该影片一举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