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在国际奖项上的审美目光
华语电影作为华人文化的一种展示,能够获得国际上的大奖,不仅是对华语电影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华人文化的一种认可。目前主要有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奖项被全球认可,地位最高,分别为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而奥斯卡金像奖则被全世界推崇为电影界的最高荣誉奖项。
获得过这三大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华人导演有侯孝贤、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姜文、王小帅、王全安、谢飞、顾长卫、林正胜、蔡明亮、李安,而被我们熟知的获奖电影并不多,国内的票房也并不乐观,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严肃的题材与批判的口吻是主要基调。
2001年的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是《卧虎藏龙》李安的全胜,获得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电影配乐/原创音乐,另外还有5项提名,令中外震惊在。2006年的第七十八届奥斯卡上,李安凭《断背山》获得了导演生涯的最高殊荣,最佳导演奖,华人执导的英文电影获奖,令全球看到了华人导演的更多可能。此外本片还获得了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配乐。令华人导演更受鼓舞的是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又获得了2013年第八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配乐4项奖项和11项提名。李安是唯一进入奥斯卡的华人导演,此外也仅有摄影、音乐类的获奖华人。
两岸三地的电影,都成功的跻身到国际舞台当中过,中国的文化也得到过一定的传播和认可,而华人导演,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分量,然而,在获得业内成功的同时,市场又是如何呢?
金马奖电影《打擂台》,奥斯卡得主《拆弹部队》票房惨淡。常态是,奖项与票房不易兼得,国内在引进外片的时候,也不会将大奖作为重要参考,02年到10年间只引过09年奥斯卡得主《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票房并不太理想,击败《阿凡达》的《拆弹部队》的票房甚至连成本都难以回收。而只拿到三个技术奖的《阿凡达》,却刷新了很多地区的票房纪录,《打擂台》获得香港金像前总票房几百万港元,奖后再放也反响平平,不乏有奖项起到宣传作用而引起观影潮的电影,比如《观音山》,但那也是昙花一现。部分艺术片那更是票房毒药,《三峡好人》几乎零票房。大量商业片仍是号召票房的主流,具有文化价值的电影,也还是在边缘徘徊,也仅有像《霸王别姬》、《红高粱》这些早期民俗文化气质浓郁的电影,卖座叫好。
在当今世界的竞争中,文化软实力也是一个重要评判标准,电影被视为一股十分重要的文化力量,有位法国编剧说“到了21世纪,一个在电影故事片里找不到自己形象的民族是注定要灭亡的。”[2]当今,合拍片盛行,各种数字技术层出不穷,各类题材百花齐放,国人的文化消费日益增高,西方文化输入力显着,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住自己的文化,不跟风造作,拒绝华而不实的优秀电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