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独特魅力――个性化标签
关于台词语言的艺术处理理论上音高、音量、音长、音色是构成语言声音色彩千变万化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又共同配合、使得语言具有高低抑扬、强弱轻重、快慢缓急、顿挫断连、明暗虚实等各种色彩变化,从而表现出角色形象不同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生活情趣、性格爱好等特点。阿尔?帕西诺在影片中正是通过对角色语言的艺术处理,恰如其分,鲜明、生动地体现了弗兰克中校丰富的情感。
首先是影片弗兰克中校出场时阿尔?帕西诺在台词艺术处理中对脏话的运用,美国心理学家和脏话专家迪蒙瑟?杰解释说:“咒骂是人类的原始本能,甚至是人类灵魂的止痛剂,因为咒骂能让我们的脑子自由。”说脏话是攻击愿望的满足,越压抑就越需要得到即刻的发泄,在宣泄途径中,说脏话无疑是最容易实现、起作用最快速、最直接的选择。同样对于双目失明的弗兰克中校来说,粗鲁无礼正是他压抑情绪的最好表达方式。 一个角色的开场是非常重要的,在影片中弗兰克中校的开场白没有形象,给观众第一印象的是一段烦躁的、愤怒的、充斥着骂人脏话的台词。配合着阿尔?帕西诺喑哑的声音音色,观众不由地好奇和在脑海中想象在影片中他的形象是什么样子?而在台词的处理中,“来了个白痴吗”“进来,笨蛋”阿尔?帕西诺通过语言中对查理的刻薄和无理,给观众呈现了弗兰克中校不好相处的感觉。阿尔?帕西诺仅仅凭着一段台词就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口语化的脏话处理贯穿于弗兰克中校的生活之中,侧面也是阿尔?帕西诺利用它加强角色强悍性格的一个小手段。在最后的学校陈述中,脏话并没用让观众感觉到不适,反而与庄严肃穆的学校氛围产生了奇妙的反应,更加深了弗兰克中校对查理辩护词的力量感与情感的冲击力。
一个鲜明的角色形象必然是复杂的、多重性格的矛盾混合体,或者可以说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阿尔?帕西诺在第二次出场就是从魔鬼变成了天使,他在对订票小姐的对话中,文质彬彬、温柔体贴:“这么甜美的声音一定有着美妙的身姿,吸引我看看你去。”几句点缀的调情蜜语哄得对方开心不已,这与他之前对查理的粗暴无礼、咄咄逼人完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阿尔?帕西诺主要是通过语气、态度的变化来对这两段台词进行不同艺术化处理,以刻画弗兰克中校的多面性。即便在温柔的说教中,弗兰克中校依然以脏话结尾,这已经成为角色的个性标签之一。
其次是阿尔?帕西诺对语气词的个性化运用。“啊”“哼”“哈”等语气词在一部电影中的台词语言只占极少比例,甚至可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可供分析的经典台词太多太多,而阿尔?帕西诺却赋予了语气词极强的态度和内容,诠释了语言所不能代替的情感力度,使得弗兰克中校的形象非常的清晰。看完影片,给我很深印象也是阿尔?帕西诺那几声低沉有力的“吼、哈”,久久萦绕在耳边,成为经典形象的一个鲜明标签。
阿尔?帕西诺通过简洁的“吼、哈”两个语气词,代替了枯燥乏味的长篇说教式的情感抒发,这样的艺术化处理简短有力,更多的是给予观众的想象和感悟空间。
同时,贯穿于弗兰克中校语言的是习惯性句子结尾的一个短促有力的语气词“哈”,根据语境的不同,有时代表兴奋,有时代表尴尬,有时代表伤心,这就是阿尔?帕西诺在影片中的角色语言的又一个个性化标签。 最后音色的修饰、变化是阿尔?帕西诺处理角色语言的特点。作为一个演员,不仅要用自己自然的音色塑造与自己相近似的人物,同时要能够改变自己的音色,以塑造与自己本身差别较大的人物,这就需要演员对自己的音色进行“化妆”,以突出角色的个性特征,赋予角色鲜明的性格色彩。《闻香识女人》中的阿尔?帕西诺在大部分情形下将音色处理成沙哑的感觉,符合弗兰克中校酗酒的声带生理特征。在最后的查理辩护词一段台词独白时,那种沙哑嘶吼的声音冲击力更强,对观众的震撼力更高,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阿尔?帕西诺赋予角色的喑哑音色,具备清晰、独特的辨识度,同样是他语言艺术化处理的个性标签。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