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美式幽默风格

影片的美式幽默风格

  美国卡通和漫画具有批判、幽默、讽刺的特征,其中最大的特点在于浓厚的幽默感。美式幽默被称为热幽默,以简单、直接为特征。例如,影片在一开始的相亲环节中就极力渲染了这样一种喜剧氛围。木兰被迫梳妆打扮、扭捏地学习淑女风范,她不会背三从四德就把答案写到手臂上,媒婆不知情地抓到她的手臂而染上了墨水,然后用手一摸嘴,整个嘴就画上了黑色的一圈。之后更是因她无心的错误弄得鸡飞狗跳、狼狈不堪,这些细节的刻画让人捧腹大笑,奠定了这一动画影片的喜剧基调。又如在影片末尾,当木兰成功地把战利品单于的宝剑和皇上赐的玉佩带回家时,她奶奶说:“真希望她带个男人回来。”紧接着,李翔就出现在门口。奶奶马上改口说:“下次打仗我也去。”这里面的风趣也让人忍俊不禁。

  另外,影片还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元素传达这一幽默风格,如通过人物夸张的造型就是视觉元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幽默元素。例如,影片中的一些士兵造型: 滑稽而深藏不露的和尚、有勇无谋的武夫都加剧了这部影片的喜剧效果。夸张荒诞的幽默风格植根于美国文化,源于美国的历史。

  幽默是一个国家、民族语言智慧的体现,是其文化历史的产物。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表现习惯的不同,中西方电影中的幽默文化也在内容、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的特点。中国人是典型的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大陆农耕文化,形成了大写意式的发散性思维,守礼而含蓄;而西方人则是唯求富强的外倾型海洋商业文化,形成了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性思维,随性而张扬。 中国在这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一种较内敛的民族文化,包括其幽默文化,主要体现在对小人物的讽刺上的黑色幽默;美国从其建国以来就宣扬独立自主、自由奔放的外向型文化,这种民族性格自然也渗透在其影视剧中。

  

为您推荐

影片人物对原型的超越:人文主义的胜利狂欢

影片人物对原型的超越:人文主义的胜利狂欢   然而,马克的“哈姆雷特”式形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又被导演赋予了创造性新意。在对哈姆雷特的超越中,马克的形象彰显了人文主义者的成长新貌。而幕后的神秘人则被塑造为甚..

影片主要人物的原型形象及其隐喻

影片主要人物的原型形象及其隐喻   原型批评(即神话批评)诞生于20世纪初,兴盛于50年代,是20世纪最重要的批评方法之一。它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所谓原型,就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1]“原始..

影片中的视觉隐喻

影片中的视觉隐喻    (一)爱与救赎    影片中充满了广义的宗教符号,隐喻着西方的文化内涵,其中爱与救赎的主题始终贯穿着整部影片。    1.光影与色彩的构图    人类对大自然肆意地开发和掠夺,最终难逃毁灭的命..

影片对原着中人性阐释的忽略

影片对原着中女性意识的解构

影片对原着中女性意识的解构   电影《归来》首先对原着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消解。严歌苓的作品中总是充满着其对女性主义精神的独特见解。首先,她注重挖掘女性身上的雌性内涵,并以一种“弱者不弱”的悖论模式来颂扬女..

幽默台词与场面设置催生的戏剧性

幽默台词与场面设置催生的戏剧性   优秀的导演或演员,从来就不是以某一种一成不变的风格活跃影坛,他们总是在不断地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以及新奇的题材,试图在类型转换中实现自我超越,用“自古创新在尝试”一语来评论电..

女性主义及影片分析

女性主义及影片分析   20世纪初发起的女性主义运动对传统的科学观进行了深刻批评,对其以男权主义为基础的理性而又功利的社会进行反思,从女性角度出发,重构了科学观。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尝试着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