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隐含的女权意识

影片隐含的女权意识

  《木兰辞》中靠女扮男装而扬名的花木兰无论在战场上如何风光无比,最后还是回归到了家庭,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归属的道德规范。因此,中国传统中的木兰形象虽然也反映出了一定的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权意识,但是最终还是与现实达成妥协。这也反映了当时的性别观念在道德体系中除了对女性有三从四德等种种要求与束缚外,女性自身的存在价值根本无法得到实现。 况且,花木兰成功隐藏自己的性别特征竟使得战友们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不仅是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更是在这一特殊境遇下女性谋求自身认同的极其无奈的惟一出路。影片中的花木兰从一开始相亲画面中抄写三从四德在手臂上就表示出对这些封建伦理道德的不屑,她的个性活泼热情、开朗大方、不拘一格、勇敢执着,体现着现代女性的特点。她代父从军从性别意识的角度看也体现出她希望男女平等,与男性平分天下的胆识。影片最后救皇帝的时候,导演还上演了一场男女换装大戏,所有士兵扮演成女子才能混进皇宫,传达的正是导演们对中国古代女性的受压迫地位的一种讽刺。所以,影片的情节虽然大致还是遵从了中国故事的木兰形象,让她最终回归家庭的怀抱,但是从影片中男女角色的转变和戏谑中无不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中的较成熟的女权意识,隐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定位的批判。   西方女权意识的中心即男女平等,女性应依靠自己自强不息的自我奋斗实现解放与发展。影片中的花木兰便是一面宣传美国女性主义的隐形旗帜。花木兰身处男权社会,要靠美丽、给家庭生儿育女的才能实现其身为女性的价值。但是,她不顾世俗偏见,趁着代父从军的机会,以彻底的男装将女性包裹,跟男人一样上战场,打破了世俗对女子的角色定位。因此,影片《花木兰》蕴涵着丰富的女性自强独立的精神气质和强烈的男女互助互补的女权意识。

  

为您推荐

《女人四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形式

《女人四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形式   透过许鞍华的镜头,我们能够发现她镜头下的主人公拥有女性另外一个与之前不同的位置与空间。她的经典作品《女人四十》中,电影的全篇几乎都在诠释一点。身为家庭主妇的孙太..

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

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   女性电影的首要任务,是在影片中表现女性意识,塑造独特有魅力的女性形象。我国传统的女性电影并没有从女性视角去关注女性的命运,也未能塑造出独具女性意识的独立女性的形象,而是常常以男性的视角..

黑人女性意识的嬗变历程

黑人女性意识的嬗变历程   长期以来,由于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奴隶制度等各种政策或意识的存在,致使生活在美国的黑人遭受了许多非人的待遇,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心灵创伤,黑人妇女更是在男性主义与自身女性身份的双重压力..

具有西方女权主义特色的花木兰

现代意识与古典理想的融合

现代意识与古典理想的融合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正处于社会快速转换中的人们在为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欢呼的同时,也注重传统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代意识和古典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发..

英国电影文化素描与意识形态

英国电影文化素描与意识形态    (一)英国电影的文化素描    着名的英国学者勒兹?库克的观点:“电影就是社会、阶级、地域、身份以及种族的一个写照。”英国本就是文学大国,狄更斯、莎士比亚、托马斯?哈代、艾?富士..

自然之美中的家园意识

自然之美中的家园意识    家园,是东西方文学艺术所共有的集体原型意象。对于无家的漂泊者来说,家园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依恋。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5] 对于家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