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的性格塑造
中国传统故事里的木兰温婉贤淑,勤于女工,是个典型的中国古代女子形象。当她为了年老伤病的父亲,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重重困难,毅然从军,不仅体现出她的勇敢,更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中国古代的孝文化是中国人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孝对一个人的要求,根据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木兰的父亲哪怕伤痛在身仍然要应征,是孝的一种体现,而木兰代父从军更是对孝文化的直接体现,也是这个传统故事的伦理出发点,体现了个人应该报效国家,孝敬父母等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而在电影中的花木兰从外形的塑造上看是西方人眼中典型的东方美女的形象:柳叶眉、樱桃嘴、单凤眼,每只眼睛斜翘了 45度。而这种造型其实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有一定的出入。在性格上,她从影片一开始去相亲时就洋相百出,受到人们的白眼,反映出了她与当时的社会要求的格格不入。当她得知父亲要带伤病再次出征的时候,她站出来表示反抗,而来征兵的官员一句“我们男人说话怎么有你说话的份”把世人对她的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批判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她代父从军不仅是为孝敬父亲,更多地是为了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以不同于“嫁个好人家”的另一种方式给家庭带来荣誉,体现出其独立而不甘心受世俗约束的叛逆性格。因此,与传统故事中的木兰形象大相径庭。这样的木兰形象体现出美国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的价值观。而在中国传统故事中的木兰形象体现的是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强调人们要为了一个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中国传统的木兰形象上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为了孝敬父亲、为了家庭利益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与电影中的花木兰从军寻求自身价值的思想所体现的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中西方文化中价值观念差异的体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