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对小说叙事层面的取舍
小说中对整个故事的叙述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描写了主人公卢里在实际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其中卢里在校园发生的丑闻事件和卢里的女儿露茜在农场被强暴为叙述重点;另一层面是对卢里在这些事件中的内心感受的描写,呈现出卢里内心世界的挣扎、自我救赎、信仰重建的过程。在小说中对第一个层面的叙述十分流畅,详略得当,张弛有度,引人入胜。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并且在对第二个层面的叙述中赋予了小说更深层面的内在品质和人性思考等,表达了主人公的“向耻而生”的内涵,也点明了作品的主题。在电影中,对小说的两个叙事层面进行了改编,做出了明显取舍。电影中,编导将戏剧冲突较为强烈的第一叙事层面作为整部影片的内容框架,尤其强调了校园丑闻和农场强暴这两个事件,突出其中心故事情节的地位。电影还将作品中的城市与乡村场景进行了对比,叙事更简洁流畅。影片对第二叙事层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简约化处理。尽管主演马尔科维奇十分优秀,在眼神、面部表情和细微身体语言等表演方面都近乎完美,十分到位地诠释出主人公卢里对社会的疏离和内倾性特征。但是,与原着所表现出的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相比,演员的表演还是逊色不少,对人物形象的诠释能力大打折扣。例如,影片在对主人公卢里在“耻”感中重寻自我、信仰重建的具体心路历程未能进行充分的演绎和表达,容易给观众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认为主人公内心意识中的“耻”来源于诱逼女生发生关系从而失去体面教职,以及自己的女儿遭到强暴事件。把原着中含义深刻的“耻”单纯地理解为人物外在的身份、地位的丧失造成的“耻”,忽略了对主人公内心世界以及灵魂救赎过程中产生的“耻”的关注。所以,由于电影自身视听语言以及表达方式的局限性,不得不对原着的第二叙事层面进行一定的简化处理,严重削弱了原着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没有能够完美表达出原着的相应内涵,造成了一定的缺憾。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