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和电影主题语言探索
村上春树的小说,韵味独特的语言提升了小说的魅力,而另一个亮点,是主题所表现的孤独与无奈。作者笔下的孤独与无奈,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它不同于世俗眼中的无价值意义的、负面的、不健康的孤独和无奈。在村上春树舒缓的笔调下,这些无奈和孤独,是成长中的必然,是一种自我认同和完善的方式,于是就有了其受欢迎的价值和意义。村上春树旨在通过小说,表明一种态度,清醒地对待孤独,甚至游戏那些无奈。
在小说中,男主人公渡边其实就是村上春树生活态度的代表。渡边在小说中,有些另类,他对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的价值不认同,自有一种风骨傲立于世;从他对“高度资本主义化”的现代都市的排斥,以及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漠视,反映出了他独特的价值观,和面对世俗的从容恬淡。孤独与无奈本是一种情绪表现,村上春树在小说中,运用纯熟的文字和语言将这种内心体验,似水般倾泻出来,这是小说的优胜之处,也是电影中,诸如孤独无奈这些内心体验所需要探索和借鉴的。在小说中,作者的叙事方式是独特的,他运用了很多的内心独白,表达了渡边在当时日本的政治环境中,在东京两股水火不容的时代背景下,对两派极端激进分子所作所为的反感,乃至抵触情绪。渡边排斥极端激进者,他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人格,所以他始终在时代浪潮中保持清醒,这也是他孤独与无奈的原因之一。小说中,关于孤独与无奈,作者用了很多的笔墨,而陈英雄在影片中,仅采用了两个镜头,就塑造了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奈,视听语言运用得相当成功。
在电影中,渡边被裹进激进者游行队伍的镜头出现两次,他耳边都是“解除安保条约”的喊声,他反感地皱起眉头,加速前进。这两个镜头就将时代背景和渡边的孤独表达得淋漓尽致。文字语言描述,多依靠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一个人的孤独,电影语言恰好与文字语言相反,对于主人公的孤独情绪,用运动与喧闹去反衬个人的孤独。这是电影的成功之处,很好地表达了原着的孤独情绪。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