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叙事:民族物象的完美渲染

民俗叙事:民族物象的完美渲染

  影视是以图像传达信息,用直观、鲜活的视觉艺术展示人物的生存状况、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婚丧礼俗、节日庆典、服饰建筑等彰显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芦笙恋歌》通过民居、服饰、狩猎、婚恋、歌舞、祭酒等物象成为此部电影的标志性民俗向观众传递着拉祜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信息,并以民俗所承载的象征意蕴勾连起观众对传统习俗的认同感和怀旧感。影片以拉祜山寨为背景,奔流不息的澜沧江、郁郁葱葱的原始丛林、风光绮丽的民族风情,加之主人翁的忠贞爱情,让观众在丰富的视觉体验中感受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悟真、善、美。

  影片处处都散发出浓郁的民俗气息,民俗在镜头的推拉摇移中尽情绽放其无穷魅力。影片的故事追溯到1948年的八月十五,这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小伙子们向山坡上的一匹白色石马走去,姑娘们向石马身上洒鲜花,还给石马脖子上挂上红丝巾,一位拉祜老人正拿着一大竹筒花酒向石马身上泼去。在桑荫街的歌舞场上,俊朗的拉祜男子吹奏芦笙,漂亮的拉祜姑娘肩挎象脚鼓,欢快地跳着芦笙舞。包头是拉祜族姑娘的定情物,歌舞场上演的抢包头环节是拉祜族标志性的婚俗。小伙子看上了哪个姑娘,就会设法抢到这个姑娘的包头,姑娘若是同意就会半推半就任由小伙子抢走,若不同意就会死死地护住包头。男主人翁扎妥在顺利抢到娜娃绣有象征忠贞爱情的马缨花包头后跑进了树林,娜娃心领神会地追了过来跟他约会。月影斑驳的密林中,扎妥悠扬甜美的芦笙如同天籁之音,给娜娃指明了爱情的方向,她幸福地依偎在扎妥的怀抱中。林中不时传来阵阵虫鸣,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当扎妥不知如何能博得岳母好感时,娜娃一句“我阿爹活着的时候,可是个很好的猎手。”给扎妥指点迷津。在拉祜族的传统观念中,拉祜男儿人人要打猎,出色的猎手一定是机智多谋、勤劳勇敢的男子汉,也是姑娘们爱慕的对象。后来,扎妥成功猎到一只金钱豹,老猎手阿七大爹主动出面说媒。提亲过程中影片始终在努力传达着民族习俗,竹笆墙的茅草房、干栏式木掌楼是拉祜族特有的传统建筑习俗;扎妥猎到金钱豹的过程反映了拉祜族的狩猎习俗;阿七大爹的酒葫芦、水烟锅展示民族饮食习俗;娜娃妈同意后,阿七大爹说“来,喝了这碗花酒,这就算定了。”强调了拉祜族的婚俗,现在俗称吃火笼酒;男女主人翁的名字体现了拉祜族传统的命名习俗。依托传统民俗的独特渲染来拓展故事情节既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和可观赏性,又提高了其艺术层次及娱乐功能。因此,民俗文化的展示,对于营造民族奇观、烘托异域物象,强化视觉冲击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您推荐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从伦理叙事走向叙事伦理

从伦理叙事走向叙事伦理   按照刘小枫的观点,伦理学分为理性的伦理学和叙事的伦理学。“理性伦理学探究生命感觉的一般法则和人的生活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观念,进而制造出一些理则,让个人随缘而来的性情通过教育符合这些..

与传统叙事程式的背离

与传统叙事程式的背离   街头影片具有真实的价值特点,表现的是一个地区底层社会人们在万家灯火、经济发达、商铺林立、物质极度丰富的社会大环境下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外国移民有着本就存在的价值体现。马丁用其独..

电影《活着》在原着作品基础上人性化的叙事创新

语言的理性探讨与感性叙事

语言的理性探讨与感性叙事   小说的叙事语言不同于电影的表现性语言,小说作为文学文本决定了其语言具有不确定性、想象性、抽象性、审美性等特点,更多的是有一个时间线索穿插在其中,引导读者发挥想象去填补空间的空白..

《刘天华》中音乐叙事功能

《刘天华》中音乐叙事功能   在电影《刘天华》中,通过穿插合理的音乐,尤其是在专业方面的民乐的穿插和在背景音乐的布置和安排上,都很好地体现了音乐的叙事功能,尤其二胡这种从始至终独特的音色更是贯穿了整部影片的始..

“美女―英雄”模式:007电影中的性别叙事

“美女―英雄”模式:007电影中的性别叙事   就007系列电影来说,其中对两性角色的面貌、功能分配惯例亦是数十年来保持不变的,即“铁打的邦德、流水的邦女郎”模式。而稍有变化的,则是邦女郎与邦德的相识过程以及他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