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叙事:民族认同的成功构筑

民族叙事:民族认同的成功构筑

  电影《芦笙恋歌》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动人的爱情表达获得观众青睐的同时,也成功宣传了当时的民族政策,在构筑民族认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片富于视觉审美的民族服饰和歌舞乐器成为少数民族界定自我身份的重要标志。影片中拉祜族姑娘黑色的民族服装上缀满的银铃和银泡、头上的包头、斜挎的布袋、银质耳环和手镯、背挎象脚鼓,携手跳着芦笙舞;拉祜男子的黑色服装、头上的头巾、拉祜大背袋、银柄花木鞘腰刀,左耳上的银耳环,吹奏着葫芦笙,这些无不彰显着拉祜族的民族特色。影片还借助歌舞、仪式、语言、服饰、景观构筑起一个指认性的身份场景。当拉祜族穿着民族节日盛装,男吹葫芦笙,女敲象脚鼓,在极具边缘空间色彩的密林边欢跳芦笙舞,给拉祜族同胞营造一个自我指认的明确景观,产生强烈的族群归属感和认同感,他族观众也可借助这些族群文化符号来指认异域空间和物象。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并未满足于追求民族身份认同,而是将其升华为阶级认同。作为国家政权代表的解放军,必须构建在民族认同基础上新的阶级认同,才能突破拉祜族原有的自我和他者的界限。影片中以男主人翁扎妥为首的拉祜男子为了反抗国民党老黄狗的阶级压迫,被迫与村寨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分离,深入老林与国民党匪军激战。最终扎妥一行几乎全部牺牲,幸存下来的扎妥在老林中成了“野人”。后来解放军帮助拉祜族打败了国民党匪军,阿七大爹领着地质工作组寻矿石,并偶遇寻找扎妥的娜娃。找到扎妥后,大家共庆胜利。重生的拉祜族成为投入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人民大众的成员,这时以血缘和文化维系的族群认同因为战乱分离和阶级压迫而被象征性地悬置,最终被各民族间的阶级认同而替代。

  

为您推荐

作为故事本事参与叙事

作为故事本事参与叙事   电影叙事即是用电影语言讲故事,叙事即讲故事,而故事需要“故事本事”,所谓本事即本文故事材料对象的原始事件,可以使现实中实际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也可以是推论出的作为本文故事的背景和依托的虚..

从伦理叙事走向叙事伦理

从伦理叙事走向叙事伦理   按照刘小枫的观点,伦理学分为理性的伦理学和叙事的伦理学。“理性伦理学探究生命感觉的一般法则和人的生活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观念,进而制造出一些理则,让个人随缘而来的性情通过教育符合这些..

与传统叙事程式的背离

与传统叙事程式的背离   街头影片具有真实的价值特点,表现的是一个地区底层社会人们在万家灯火、经济发达、商铺林立、物质极度丰富的社会大环境下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外国移民有着本就存在的价值体现。马丁用其独..

电影《活着》的成功改编及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提升意义

电影《活着》在原着作品基础上人性化的叙事创新

电影《活着》在原着作品基础上人性化的叙事创新   (一)影片表现政治化背景下人的不确定性。小说直面生存苦难,在对“形而下”的生存关怀中探索“形而上”的人生哲学。围绕着福贵一家,讲述了一个死亡的故事,书中采用第一..

语言的理性探讨与感性叙事

语言的理性探讨与感性叙事   小说的叙事语言不同于电影的表现性语言,小说作为文学文本决定了其语言具有不确定性、想象性、抽象性、审美性等特点,更多的是有一个时间线索穿插在其中,引导读者发挥想象去填补空间的空白..

《刘天华》中音乐叙事功能

《刘天华》中音乐叙事功能   在电影《刘天华》中,通过穿插合理的音乐,尤其是在专业方面的民乐的穿插和在背景音乐的布置和安排上,都很好地体现了音乐的叙事功能,尤其二胡这种从始至终独特的音色更是贯穿了整部影片的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