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方式的整体性和细节性交错

叙事方式的整体性和细节性交错

  “唐山大地震”这一重大灾难性历史事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些伤痛,还有中华民族那种自强不息、坚韧不屈、顽强奋斗的精神。冯小刚将这一灾难性的事件进行了多角度地挖掘和透析。电影讲述的是23秒地震之后长达32年的故事,大的时间跨度就决定了在细节处理上具有很高的难度。但冯小刚对影片的处理细致入微、剪裁得当,他关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普通家庭中每个人的情感变迁,重笔墨展示了遭遇大灾难的李元妮一家人各自的命运和情感历程,旨在呼唤真情的回归。所以,尽管影片时间较长,但并没有造成拖沓冗长之感。

  地震时山崩地裂的场景、全国人民为组织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场景在影片中只占有很少的部分,地震之后母亲抚养残疾的儿子方达,姐姐方登辍学回家、怀孕以及出国嫁给外籍丈夫,甚至汶川地震姐弟相认等情节都没有完整交代。三个人在影片中跳跃式地完成了32年的人生历程,但是大地震在他们身上所留下的伤痛却一直深深地埋在心底。这也正是冯氏电影的特色所在。“23秒,32年”简洁明了地传达了故事的主题和时间跨度。[2]

  这种跳跃式的叙事省去了影片中人物生活的细节和成长的经历,将更多的时间集中在人物情感迸发碰撞的细节中。32年后方登对母亲的怨恨是如何化解的?在方登自己做了母亲之后,开始感受到做母亲的不易与伟大的光辉。当母女久别重逢时,母亲问女儿这些年一个人是怎么过的,包含着母亲几十年来对女儿的担忧。在细节的处理上,西红柿成为影片中重要的意象,它使整部电影首尾呼应,构成一个整体。西红柿的镜头在影片中先后出现两次。一次是32年前,在地震的前夜,母亲把仅有的一个柿子给了弟弟方达,当时方登还很生气,母亲安慰也想吃西红柿的方登答应再给她买。[3]因为一个小小的西红柿让方登心里留下了母亲偏向弟弟的印象,又经历了当地震发生时母亲决绝地说救弟弟的话语和行为,让方登心里极为伤心和怨恨。另一次是32年后,当方达带着姐姐方登走进家门,她看到自己的遗像与父亲并排挂着的时候,照片下放着一盆西红柿,再次触动了方登的神经,才知道原来母亲这么多年还一直想着她。当镜头定格在几个大西红柿上时,也让观众的心为之一颤。接着,年迈的母亲突然下跪:“登啊,妈给你道个歉,这么多年你是从哪冒出来的?”后来,方登了解到,这30多年来母亲一直是爱自己的,每年弟弟上学母亲都是买两份课本,一份弟弟用,一份留给死去的姐姐;母亲不愿意搬家,担心搬家后死去的丈夫和女儿找不到回家的路;母亲不愿意再嫁是以这种方式惩罚自己当年放弃了女儿的生命。这一切都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因为一场地震,使母女相隔32年,这其中包含着母女多少酸甜苦辣。终于在32年后,母亲用真诚的爱化解了女儿心中的仇恨,换来了女儿的一声“妈”和一家人的团聚。影片用细节性和微观性的历史来展示整体性的历史宏观事件的叙事方式,重点描写了人物的真实心理和情感;用传统的写实叙事模式,创造性地完成了电影艺术对生活进行的艺术加工,讴歌了平凡人物的亲情与爱情。

为您推荐

从伦理叙事走向叙事伦理

从伦理叙事走向叙事伦理   按照刘小枫的观点,伦理学分为理性的伦理学和叙事的伦理学。“理性伦理学探究生命感觉的一般法则和人的生活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观念,进而制造出一些理则,让个人随缘而来的性情通过教育符合这些..

与传统叙事程式的背离

与传统叙事程式的背离   街头影片具有真实的价值特点,表现的是一个地区底层社会人们在万家灯火、经济发达、商铺林立、物质极度丰富的社会大环境下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外国移民有着本就存在的价值体现。马丁用其独..

电影《活着》在原着作品基础上人性化的叙事创新

电影《活着》在原着作品基础上人性化的叙事创新   (一)影片表现政治化背景下人的不确定性。小说直面生存苦难,在对“形而下”的生存关怀中探索“形而上”的人生哲学。围绕着福贵一家,讲述了一个死亡的故事,书中采用第一..

语言的理性探讨与感性叙事

《刘天华》中音乐叙事功能

《刘天华》中音乐叙事功能   在电影《刘天华》中,通过穿插合理的音乐,尤其是在专业方面的民乐的穿插和在背景音乐的布置和安排上,都很好地体现了音乐的叙事功能,尤其二胡这种从始至终独特的音色更是贯穿了整部影片的始..

“美女―英雄”模式:007电影中的性别叙事

“美女―英雄”模式:007电影中的性别叙事   就007系列电影来说,其中对两性角色的面貌、功能分配惯例亦是数十年来保持不变的,即“铁打的邦德、流水的邦女郎”模式。而稍有变化的,则是邦女郎与邦德的相识过程以及他们共..

“文明―野蛮”模式:007电影中的身体叙事

“文明―野蛮”模式:007电影中的身体叙事   在电影中,身体更接近于文化意义所指的身体,它不仅包括肉身,也包括主人公身上的衣着、装备,以及主人公运用身体表现出来的超凡身手、情欲纠缠等,而这些正是007系列电影极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