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女权主义”的出现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女性作为社会的主体,恐怕只是在那短暂的母系氏族了。除此之外,女性都是作为男性的主体依附罢了。从亚当与夏娃的浪漫开始,女性似乎就处于弱势地位。几千年来,从未真正、彻底的改变过。但这一切在影像世界里却得以实现。从80年代开始至今,电影世界可以说是一个绚丽多姿的世界,一个多极化的众声喧嚣的时代。该时期的美国影片中,娱乐片仍是独占鳌头,但变化却已发生。影像世界已悄然开始突破戏剧化的窠臼模式,向现实主义转型。不同题材、不同敏感程度的社会话题,在影片中都已开始陆续被提及。涉及的内容繁杂,形成了多元化格局,其中“女权主义”题材就是其中涉猎的一部分。“女权主义”一词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文艺理论界掀起的一股学说思潮。这股思潮的掀起,是在性别文化中碰撞产生的,受此影响,电影、喜剧等领域也都纷纷刮起了不同程度的“女权风”。提到女权,我们就要提到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想到她的经典之作《第二性》,也想到了她是作为倡导女权运动的先驱人物。在波伏娃笔下,女权主义可以说是在内心深处的一次“反叛”运动,它是蓄积在大量“男性压迫”背景下产生的,在西方“礼仪”社会中,歧视女性的现象也没能被掩盖住。女性为了自己的权益,试图通过女权运动来改善。然而这一切就如同浮云掠过上空,并没有真正地对她们产生过什么助益。因此,在电影界为了弥补了这样一种缺憾,出现了这样一批作品,它们大多是由女性导演拍摄,或女性作为剧本编剧,当然也不乏男性,只不过占少数而已。这些女性导演或编剧用她们独有的女性眼光、女性体验对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发起冲击,她们将向来被视为客体的女性角色转变为主体角色的书写模式,用女性的情感触角挖掘出女性真正的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它是在性别表象下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