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回归的电影改编

个性回归的电影改编

  《看上去很美》改编自王朔的同名小说。又是王朔的作品,此前的《绿茶》也是由王朔推荐改编的,这实际上反映了张元对于当代文学的隔膜。不过,张元对王朔作品的两次改编方式完全不同。

  小说《看上去很美》是王朔的后期作品,概括来讲,这部作品有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这是一部带有“自叙传”色彩的小说,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段成长历程。小说设置了双重叙述视角,一个是现在进行时的方枪枪,一个是过去时的“我”。第二,小说突出了主人公方枪枪具体的成长背景,从时间上说是“文革”,从空间上说是军队大院。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动物凶猛》的“前传”。第三,小说语言上仍然保持了王朔一贯的调侃式诙谐、幽默。张元的改编是大刀阔斧式的。电影只采用了小说近二分之一的篇幅,只表现幼儿园这一段,现在的“我”的回忆完全去掉了;小说中具体的时空环境在电影中完全不存在;王朔式的调侃语言在电影中也转变为严肃的话语风格。   王朔的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在张元读来其意义发生了转换。王朔的小说明显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这一点上张元并没有与之共鸣。很可能是张元体验到的五岁女儿的幼儿园生活在改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女儿在影片中扮演陈南燕。这样,电影抽离了具体的时空背景,而带有寓言性质。电影的主题也变为权力对人实施的控制,而幼儿园就是一个微观的权力运行场域。

  在电影中,主人公方枪枪一来到幼儿园,他的小辫子就被李老师剪掉了,众多的小朋友成了帮凶。这表明,幼儿园里不允许独特个性的存在。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早起拉屎(不管你有没有)、加汤加菜的手势、睡前洗屁股、穿衣的步骤、排队的次序等,都有统一的规范,也都是全体小朋友完全整齐划

为您推荐

电影《活着》对文学原着改编的背景

电影《活着》对文学原着改编的背景   电影自诞生以来,出现了不少自文学原着改编的作品,如《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等。文学原着通常给电影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素材,因此,由此电影借助原着再创作是一种最经济的..

电影改编的原因分析

电影改编的原因分析   影片《归来》意图为我们展示一对彼此相爱,却无奈于当时政治原因被迫分离但彼此不抛弃、不放弃的坚贞伴侣。其对原文的改编和取舍包含着多重背景原因。   首先,是电影这种表现形式的限制。电..

电影改编使文学经典中的

电影改编使文学经典中的   角色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经典文学作品不仅要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要有个性鲜明的角色塑造。《巴黎圣母院》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对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背景下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强烈的对比..

电影改编赋予文学经典新的时代特点

回归本真的母性光辉

回归本真的母性光辉   “理解一切,就是原谅一切”,这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的一句台词。而在影片中,将这一句台词诠释得淋漓尽致的,不是别人,正是两位母亲。一位是被变性人丈夫罗拉抛弃后又不幸丧子的中年女性曼纽拉..

电影对原着的增删与改编

电影对原着的增删与改编   《半生缘》是一部长篇小说,把二十二万字的情节浓缩为两个小时的电影,势必要对原着进行大量的增删与情节的改编。   (一)曼桢与世钧   小说中的一个经典场景是曼桢、世钧、叔惠三人去小..

法治微电影的个性特征

法治微电影的个性特征   法治微电影作为微电影的一个分支,具有微电影的共性,比如讲求创意、故事短小精悍、形式比较灵活、创作手法多样等,此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一)具备法理点   所谓法理点,是与法律法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