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对《圣经》文本的叙事
耶稣、马里亚、保罗、约翰等新约人物,通常是艺术家想要着力表现的人物。基于个人宗教信仰和广布《圣经》思想的愿望共同构成的《圣经》“情结”,也是促使艺术家通过电影艺术挖掘《圣经》含义、再现《圣经》精神的主要原动力。西方电影艺术家利用电影艺术语言表现《圣经》重大事件和思想,总和了文学和历史研究成果及电影制作技术。然而,在当代人看来,《圣经》叙事虽然自成一体,但是仍然存在某些叙事空白。这些空白为电影艺术家发挥想象、展示艺术表现提空了空间。因此,或为了保持《圣经》叙事的完整,或为了贴近时代精神和观众审美的需求,或展示艺术家对《圣经》叙事的个性化解读,编剧和导演有时候会对《圣经》文本的叙事加以改写、添加和演绎。
在电影中,通常在这方面使用隐喻蒙太奇,突出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特征,促使观众产生联想,从而产生暗示的作用。例如柿子椒代表耶稣或基督教,电影中常常会借助十字架来表现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救赎。例如在美国电影《毁灭之路》中,利用十字路口象征十字架,也象征主人公弃暗投明的决定。
在无声电影时代,美国着名导演戴米尔就执导了《十诫》和《万王之王》。《十诫》有两部分,前半部讲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并接受上帝耶和华颁布十诫的故事,成为戴米尔1956年重拍彩色电影《十诫》的蓝本;后半部分讲述现代道德寓言。《万王之王》讲述耶稣受难的故事,表现了耶稣的博大胸襟和慈爱之心。虽是无声电影,但绝不影响其宏大的效果,看过后都会让人有一种心灵受到洗涤的感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