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转三技术在二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1、二转三技术的概述。所谓的2D转3D技术,简言之就是将原本只有XY方向两个维度的2D图像,经过人工或计算机处理而得到画面内各被摄物体的景深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运算重新合成出两个具有水平立体视差的左右眼图像,由立体电影放映机的放映,在观众的大脑中呈现出具有立体深度的3D影像。2D转3D技术的关键点在于通过2D的画面获得该画面内容的深度信息,通常会根据此深度信息,将2D图像的各部分在水平方向上偏移与扭曲,按前后景深顺序在三维空间中重新排列分布。因此,在二维动画的立体制作过程中深度信息的制作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绘制出一个具有深度信息的镜头,就是立体动画制作的魂。
2、立体制作的主要步骤。第一步,画面的分析与分解。分析就是动画的前期策划与导演一起做3D立体的故事板设计,将2D画面的各个元素的纵深层次关系准确处理,预估出该镜头的空间效果。然后,分解描绘出不同层次中画面元素的轮廓线,利用软件将各个元素物体逐个从图层中分离出来,设定参考线,标明空间关系。第二步,制作深度图,绘制出各个角色与物体的深度效果,力求画面中各个元素在深度效果上的饱满性。采用专业图形与图像处理软件,例如NUKE和After Effects中的变形工具,将这些角色与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扭曲变形,模拟出人眼的左右眼视差,生成相应的左右眼画面。第三步,调节视差,在制作完成了左右眼图像后,为了使观众更舒适的观影,会调节视差的关系,通常会把零视差的位置设定为画面的焦点中心。立体导演将会亲临指导,对于立体画面中的元素的深度效果和相对位置关系做出相应调整,实现出导演要求的艺术效果。
3、立体二维动画制作的基本原则。(1)立体空间的真实性原则:3D动画电影制作是将双眼的图像差异使人类产生深度视觉,形成真实的三维空间立体感受。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使观众所获得的影像感受合理的可浮现于银幕之前或之后的空间之中,虽然影像也是投射在二维银幕上,但观众却得到的是不真实的立体空间。(2)立体空间的虚与实原则:在观看传统2D动画的时候,人们在识别景物空间关系时,主要通过影像的重叠、大小、色彩和相对运动速度来判断获得,银幕空间与真实空间没有明显的任何对应关系,例如我们为了表现镜头的空间关系,通常观众可以在画面中可以看到较实的角色和较虚背景与前景。但在3D电影中看到的却是几乎接近于真实世界的图像,否则会对观影的舒适度产生影响。(3)角色与物体的匹配原则:3D立体动画与2D的画面不同,其景物具有明显的体积感,甚至观众在变换观看位置和角度时,比如左右摇动身体,可以感受到两眼的视图会发生改变。3D立体画面中正是利用这一现象,来创造出物体与角色超强的体积感和空间透视感,进而获得超出平常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刺激感受。(4)剪辑的空间流畅性原则:立体动画的镜头剪辑是调控影片叙事的整体艺术风格、空间节奏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电影与二维动画的制作中人们积累了众多镜头组接手法和理论,在3D立体动画的剪辑中很多手法和理论至今仍然可以适用,但是也不能完全照搬过来,其中最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需要对整部影片空间深度进行全局规划,做到立体电影的完整性。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