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平等:《摔跤吧!爸爸》中女性意识的萌芽
摔跤,在印度一直都被认为是只有男性才能够参与的体育运动。而电影《摔跤吧!爸爸》所讲述的是摔跤手父亲教育指导两个女儿参加摔跤比赛的故事。父亲马哈维亚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摔跤天赋,便决定训练女儿学习摔跤,也把拿世界金牌的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两个女儿一开始是拒绝的,她们想方设法偷懒,企图反抗父亲的这种“专制”行为。直到她们在同学的婚礼上,听14岁的同伴讲述被迫嫁给陌生的老男人,从此一生都要在养育孩子和做家务中度过,非常羡慕她们可以有机会学习摔跤进而改变人生。这段对话给姐妹俩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从此便开始专心训练,一步一步走上全国冠军的领奖台。从“爸爸要我摔跤”到“摔跤吧!爸爸”,她们不断地从父亲那里汲取营养,茁壮成长,影片最后的比赛大女儿以自己独立的姿态获得胜利和掌声,这不仅仅是她为她自己、为金牌而战,更是为了全印度千千万万女性的尊严而战。
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在其着作《女权辩护》中大力抨击卢梭等启蒙作家在妇女问题上的偏见,卢梭认为“妇女因为体力不如男人,所以应该是软弱的和被动的,从而推论说女人生来就是为取悦男人,服从男人,所以她的责任就是尽量迎合她的主人,这就是她生存的伟大目的”[2]。卢梭表达的也许正是印度大部分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印度是传统的父权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根深蒂固,就算到了今天二十一世纪,仍有大量女性没有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甚至可能连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也无法保障。但这也正是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和印度电影所要进行反驳和批判的,男女本质相同,在同样的事情上,比如摔跤,女性和男性是拥有平等权利的。虽然姐妹俩的女性意识首先是在父亲的“强权”压迫下生发出来的,而且她们的觉醒也只是限于为自身的困境所作的努力和反抗,这的确也是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中所具有的局限性。但是,她们从底层女孩到摔跤冠军的成长和蜕变,勇于争取自己与男性的平等权利,以及获得最后的胜利,改变自身作为一名印度女性的固定的悲惨命运,便给千万深受传统道德标准束缚的印度女性带来勇于追求平等自由权利的希望。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