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电影的趋同化现象严重
2.1缺乏新意,青春片变怀旧片
国产青春电影扎堆之际,“青年人怀旧”忽然变成了一种令人关注的现象。先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火爆,然后有了《致青春》的热映,紧接着《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甚至带有穿越色彩的《重返20岁》等电影,都执着于幻想青春时代,让青春在记忆中显现。
大量同质化的青春电影,除了故事与情节设定上程式化之外,校园怀旧青春片的人物也呈现定型化的特点。男主角通常或是聪明调皮的阳光大男孩,或是有个性的优质男学霸,外形上也往往高大帅气,女主角则或是清纯细腻,或是活泼开朗,但都有一颗一往情深和坚守感情的心。
观众已经审美疲劳,对于观众而言“青年人”看“青春片”,理所应当、适销对路,却无意间忽略了一个事实――这并非一部当下时态的青春电影,它与当下主体观众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它以怀旧为旨趣,故事背景向前提,使之成为“写给前网络时代内地大学生活的一首挽歌”。在更大的时代跨度下,创作者以“怀旧”为武器撩拨观众情绪,配合全方位的营销,将影片的上映打造成一场事先张扬的全民“青春”事件!
2.2出国、车祸、堕胎青春电影成套路化
初恋、青春成长、怀旧是能带给人美好情愫的,但青春片为何又遭遇骂声一片呢?当然,这骂声有善意的、有恶意的,但不管怎样,青春片自身是有问题的,最突出的要数情节俗套和人物不真实了。
电影上映后,有网友给《致青舂》《同桌的你》《匆匆那年》起了个名儿,叫“堕胎三部曲”,三部影片中的确都无一例外的有初吻和堕胎的情节。出国、车祸、堕胎、父母破产等桥段在青春片里比比皆是,备受诟病,尤其是堕胎,引来恶评一片。青春片的人物也不够真实,很多观众往往是一边欣赏着青春的颜值、怀旧着自己当年的纯真,一边对故事中的人物不以为然: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根本不这样,没那么开放,没那么多事儿……影片太假了。
这些都是表面上的问题,青春片真正致命的是热闹背后的选题危机。从创作的角度看,青春片之所以火了,是因为找到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校园青春和爱情,但这个面太窄了,受制于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受制于小学――中学――大学的成长历程,不能天马行空地想象和构建,所以青春片往往借助于车祸、堕胎等来推进剧情,不能拍摄出具有自己独特创造力的影片,主题不突出,内容过于夸张与做作,难怪观众不买账。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