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盗版的愤怒与思考

悖论:盗版的愤怒与思考

盗版是世界范围的共生现象,从音像制品、书籍、软件到影视创作都共同遭受到盗版的伤害。世纪末的全球盗版现象愈发严重,而2000关于中国电影盗版的话题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而已。但发生于此的世纪末盗版普遍现象却值得寻找一些更为深入的因素。

总体而言,盗版是利益驱动的非法行为,而盗版屡禁不止已是事实,但愤怒之余应当静心思考。盗版关涉电影事业的全局,但我们是否从全局角度谈论评判它呢?实际的议论更多是以利益的单项得失来抨击现象。有关中国电影的盗版的最新消息是关于冯小刚的《一声叹息》的评论,票房在2000年排行第二的这部影片,已有1600万的收益,预计将有1800万的最终票房,却没有达到导演预期的3000万收入,这意味着联手买断发行权的买家将无法避免亏损的结局,于是传媒纷纷冠以“《一声叹息》赔了”作为宣传噱头。而早在影片公演之前近2个月,VCD已堂皇登场,这对于影片的发行肯定造成了重要影响。电影盗版无所顾忌、无孔不入的现实,说明竞争的无序违规的普泛性。但近年的奇特所在确乎是从国外、港台影片的盗版发展到大陆本土影片的盗版,在盗版的商业利益支配下,对内地影片从过去的不屑一顾到盗版的紧锣密鼓,显示了一些国产片具备促使盗版者受利益驱动的背景,这原本证明了影片的吸引力。一年来在盗版者如意算盘中翻出VCD的国产片中至少有10余部,诸如《冲出硝烟的女神》这样的惯例难得有影院效应的片子和冯小刚《不见不散》这样票房优异的片子,特别是《生死抉择》这样主流形态而过去决不会遭遇盗版的影片,也成为盗版的重要选择。撇去对盗版的谴责,恐怕更应该思考为什么。

盗版的危害不仅是局部的赔赚,因为这未必是关涉所有人的痛痒,比如,《一声叹息》的制片方如果没有发行利益牵涉的话,现有票房足以抵挡制作的成本,赔本的痛楚只会落在过于看好影片商业收益的发行方上。而老百姓只要看到了影片,对盗版的欢喜程度肯定超过高价电影票价的咋舌程度。但盗版如果成为时尚,作为创造事业的夭折则将危害深远。不过,过高估计百姓的高屋建瓴的事业感而拒斥盗版或重返影院,则肯定是不现实的。利益的驱动显然是双向的,只有从双向进行治理才可能改变状况。政府近年来对盗版的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看来仅此远远不够。有人提出法律的制约,这当然很有必要,但法律还不足以解决巨大的商业市场的诱惑造就铤而走险的可能。

从电影盗版问题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事业仍有没有考虑到的方面。

比如观众需求的分析。中国电影未必就是没有观众,这是盗版风向变化至少给我们的一点启发。盗版问题的反面是观影人数的不菲,可我们的电影市场却一步步萎缩,导致电影悲观论的时兴。然而国外电影厂商却深知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投资跃跃欲试。至少要从盗版的久盛不衰中折射出发展中国电影事业的确不无潜力。进一步需要明白市场法则古今是一致的,正牌电影市场不去开发维持,盗版就更不会放弃乘虚而入的机会。另外,不能不看到中国电影的放映与副产品开发的能力很弱,宏观筹划与协调还没有形成规矩,明明有那么大的影院外观片需求,却没有专项细致调查与研究如何发展拷贝放映与其它形式产品的生产问题。于是,不是盗版者比生产者主动推出地下影碟,大挣其利,就是2000年奇特的现象:干脆一些生产者自己开始“盗版”,美其名曰抢夺市场,多少有点破罐子破摔的负气使性的味道。其实,盗版者的商业敏感力远比原产者为强,不是依靠正确的政策指导,光靠消极举动无助于解决问题。2000年10月软件业反盗版会议到会者寥寥的尴尬是很有警示意义的。只有从根本上重视电影发展和盗版问题,又正视利益的推动力并积极因势利导,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从盗版中可以得到许多警示,我们什么时候积极的考虑发展电影事业超过抱怨指责,也许中国电影的发展会更快。

比如票价问题。盗版需求者其实还是喜欢看电影,只不过足不出户就看到影像而已。但也许我们也要看到诸种冷落电影的人群中,对票价的计较不是无动于衷的。支撑票房的基础是票价,中国电影的票价当然是人民生活提高的验证,跃升到现在的10元钱---50元钱,票价的升高超乎寻常。相对一般收入而言,票价已经很高,但市场经济调控下的票价,没有适应观赏现实,陷入死板僵化的形式中。然而无视抱怨之声的权威却抗辩为票价并不高。实际上票价太高的确使一些观众疏离影院,转为盗版观众。对票价的争议实际透射出观念的问题,商业强权主宰电影创作的背后是过于忽略艺术创作的价值。什么样的票价是合适的?从理论上看,更多人看电影,票房就多,这是兼顾观众和票房统一的思路,所以票价理当适当,然而现实则完全是纯商业的思路:高票房则哪怕观众少,价值也就高。这种毫不顾及观众的思路,证明我们的电影经营业走到了多么刻板的一面去。我们早已看到许多电影院宁愿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看一场电影,也不愿降低票价吸引更多人入座,撇去违反市场原则的高票房策略,要探讨的倒是一些评论似乎相信的一个理论:看电影的观众就那么多,该看的对票价如何无关大局,还有的策划人甚至认为,现有物质水平下,高票价对于有心看电影的人并不觉高,降低票价既不会赢得该来看电影者的青睐,也不会引来其他的观赏者。这的确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解释。在目前文化背景中,看电影依然是人们的喜爱方式,观众的数量绝对很大,尽管看电视和其它多样化的活动拉走了部分观众,但高票价也是推波助澜驱赶观众的重要因素,谁会不情愿的花费很大去专程看电影,而换取不额外花钱舒舒服服看电视的牺牲呢?大多数中国人的年收入还不高,降低票价肯定会吸引电影的爱好者,每年举行的大学生电影节,低票价优惠使得观者如云就是证明,一些影院实行过的随行就市的票价和优惠价观赏也的确增加了观赏者。所以,如果从盗版中看到观影愿望的人群是远远超过进影院的,对制订合宜票价可能就有正确依据。当然,问题实际上不是怎么简单,电影不好,再低的票价也不会吸引观众!但这不能成为高票价的理由,差电影高票价难道不是更没有人看吗?那么,是否就是因为好电影不多而必须以高票价来攫取最大利益呢?这种推想多少是爆发户的思路,况且,其它非娱乐电影岂不是就自生自灭了吗?实际上确实有缺少娱乐效果的真正好电影会因此打入冷宫。无论如何,中国电影的受众面越来越受到高票价的制约,探讨适度的票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票价而不是死板限制,对于中国电影才是合情合理的。

2000年度的中国电影扑朔迷离,上举的几个较为明显的方面也只是举一斑而已,但中国电影在跨世纪的关口需要冷静思考,分析得失,真正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寻求有效的措施和开拓新的出路,却是无法回避的迫在眉睫之事。

为您推荐

《罗生门》引发的人性思考

《罗生门》引发的人性思考    电影《罗生门》是一部思想深邃、人物性格复杂的作品,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对于人性的探讨,带给我们很多深刻的思考。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以一种温情而又坚硬的面纱包裹住了人生荒谬的真实..

蚂蚁:对个体生命的思考

蚂蚁:对个体生命的思考   蚂蚁意象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张扬2001年创作的电影《昨天》中,《昨天》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红极一时的演员贾宏声的真实生活经历为蓝本,贾宏声的父母和妹妹也在电影中以各自的真实身份出演。影..

对中国商业动画的民族独立性的思考

对中国商业动画的民族独立性的思考   制作《三个和尚》的阿达曾经说过:“一部电影(无论是美术片还是故事片)的民族风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和谐统一的结果,而不是在个别细节和道具、服饰等环节运用一点具有民族色彩的东..

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生存困境思考

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思考

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思考   微电影的产生,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神秘感和封闭性,给了大众更多展现自己才华和想法的机会。它使得电影的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更具开放性和互动性,体现的文化也更加多元化。   (一)反..

对体育电影中文化价值的思考

对体育电影中文化价值的思考   体育电影的出现得益于电影与体育的融合,体育电影将体育的精神文化内涵与电影的艺术文化内涵完美结合,不仅有效地传播了体育文化的精神理念,同时也使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达到丰富化与多元..

困惑的人生命题――伍迪?艾伦的思考

困惑的人生命题――伍迪?艾伦的思考   伍迪?艾伦的作品中,都会流露出对人生命题,困惑的思考、应激的絮叨以及下意识的自嘲,甚至苦恼和干瘪的笑声。《安妮?霍尔》看似是讲述了一对爱侣的情感故事,事实上,则是再现了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