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简?爱》与原着小说的共通之处
电影《简?爱》改编自夏洛蒂?勃朗特的同名代表作《简?爱》,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电影和小说共享了同样的情节发展模式及叙事主题。
(一)相同的情节发展模式
电影对小说的改编一般都沿用了小说主要的情节,也必然导致两者在情节的发展模式上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同样,电影《简?爱》借鉴了小说目标引导与时空发展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首先,电影延续了小说以寻爱为目标的引导模式。电影和小说中都极为深刻地以简整个寻爱历程为目标引导着观众或读者,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讲述了主人公简在亲人离世后,由于孤身一人而感受不到爱和关怀,于是她一直坚持寻找失去的爱。对于爱的寻觅,就像一股暗流将电影和小说的情节联系在一起。例如,简小时候心底渴望爱,但只有贝西怜悯她,简在电影和小说中一直向贝西索取关爱,故事中简总是向贝西撒娇。长大后,简又在海伦和罗切斯特身上寻找着不同的爱。总之,是简的寻爱之旅让整个故事得以延续和发展。
其次,电影和小说都共享着类似的时空发展的情节模式。电影和小说的时空在倒叙的大框架之下,随着主人公的回忆一直在变迁。如在电影和小说中,时空都是伴随着主人公从童年至少年,至青年,最后直至婚姻时期,空间也随着回忆历经盖兹海德、劳渥德、桑菲尔德、英顿,最终回到桑菲尔德。电影和小说一样,随着时空的变幻,人物的性格同样也发生着转变,主人公简由叛逆的基本性格变为理性和自觉,所以说,电影和小说的故事都通过时空串联到情节发展的链条中。
(二)电影和小说相同的成长叙事模式
虽然电影《简?爱》故意摒弃了女性解放意识主题,但电影与小说可以说都体现了传统的成长叙事模式。电影和小说总体上具备了典型的成长叙事模式的要素,遵循了传统成长叙事的结构模式,都是围绕着彷徨、寻找、考验、痛苦、顿悟、成熟、成功这一发展主线。小说中简经历了她人生五个关键阶段,即盖兹海德、劳渥德、桑菲尔德、泽居、芬丁。而电影《简?爱》中简也是体验了整个爱情成长过程中的彷徨和痛苦,在反面与正面角色的影响和指引下,最终得以顿悟,实现了爱情中身心两方面的成熟。而且在电影和小说中,女主人公简都被塑造为一个开始叛逆,却敢于向现实发出挑战的女性形象,只是小说中简可以看作是寻求女性地位及女性意识解放的战士,而电影中简则是寻求女性自由爱情的浪漫主义代表。无论何种目的,简在电影和小说中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胜利,打破了不同的枷锁,以敢恨敢爱及勇敢的性格冲击着男权主导的社会,可以说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让读者或观众充分了解了女性的尊严和价值,实现了对女性解放、女性意识,甚至女性在爱情中的地位的充分理解。由于电影改编自小说,借用了小说的故事内容,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难以忽视的相似之处,但是电影《简?爱》之所以取得成功,最主要的是它具有与原小说不同的风格,让观众在这种艺术差异之间获得了别样的感受。
影视艺术与原着小说在叙事风格及手段上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让两者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电影《简?爱》将世界文学名着搬上大银幕后,并没有完全照搬小说的模式,而是将现代观众的认知及审美要求考虑在内,以更加直观和通俗的视觉艺术让原小说具有特殊的韵味和内涵,满足了不同时代的需求。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