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边缘人电影产生的原因分析

贾樟柯边缘人电影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种原因是来自于生活中积累的原型积累。以贾樟柯为代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在风格上都有某些共性,他们多是底层叙事,关注时事,关注时事大背景中的小人物,他们的小人物身上都会透出相同的迷茫与失落,如王小帅的《青红》、娄烨的《浮城谜事》。我们要从原型角度来探讨一下这种普遍的迷茫和失落。关于原型,荣格曾经提到:“从科学的因果的角度,原始意象(原型)可以被设想为一种记忆蕴藏,一种印痕或者记忆痕迹,它来源于同一种经验的无数过程的凝结。在这方面,它是某些不断发生的心理体验的沉淀,并因而是他们的典型基本形式。”[2]我们要结合贾樟柯导演的个人经历与成长的时代背景来分析这种“心理体验的沉淀”。贾樟柯成长于于山西省汾阳县,年少时不愿规矩读书,和一些很早就辍学的社会青年在街头消磨了一段时间可以说当年的他也是边缘人中的一员。他的电影很多角色的创作原型就来源于他曾经的玩伴,如《小武》的原型就是他儿时的一位好友“毛驴儿”,这位好友后来也因为偷窃入狱。这种成长经历让贾樟柯对边缘人物有了很直观的理解。

  另一种原因是导演受新现实主义的影响新现实主义是二战后在意大利电影和文学领域出现的流派,以忠实地反映历史的真实和面临的现实为艺术纲领。新现实主义对贾樟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小武》和新现实主义着名导演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The bicycle thief)和法国导演布勒松的《扒手》(Pickpocket)都有着同样的叙述视角,在拍摄中也深受“新浪潮之父”巴赞的理论的影响,多借用镜头和场面调度来展现出最真实的自然的美。在《三峡好人》中长镜头指向移民拆迁留下的断壁残垣,一种失去感破败感油然而生。在《世界》的开头,长镜头跟随着借创可贴的小桃将整个演出后台展现在我们面前,营造出一种极为嘈杂但又很真实的氛围。新现实主义式的创作手法也让贾樟柯的电影形成了敢于直面现实记录“当下”的纪实性风格,他的“故乡三部曲”均以汾阳小城为背景,边缘小人物穿梭于嘈杂的环境之中,画面不浪漫,但最能体现“当下”的中国。

  随着《世界》和《山河故人》的上映,贾樟柯的电影逐渐回到国内观众的视野中。在适应商业化票房市场的同时,贾樟柯依然坚持着记录现实,关注小人物的人文情怀,但社会普通大众对于贾樟柯电影的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当这种人文情怀被更多的人认识时,电影才能彰显其最大的意义。(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