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莲知识女性的心理回归
比较小说与电影对女主角颂莲的塑造,我们可以见到,在苏童笔下的颂莲更多的具有知识女性的特质。她受过新式教育,做派与陈佐千一般的姨太太毕竟不同,也正是这点让陈佐千决定要娶她回来。从她被抬进陈家的第一天起,可以说颂莲就知道自己要走的是怎样的一条道路,所以她觉得命令陈家的丫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当然,这也正是她跟丫鬟雁儿积怨的开始。而在电影里,张艺谋似乎刻意将颂莲的形象塑造的更加犀利,一入侯门深似海,进了这座灰色大院的人,哪个不改变呢?这种人物性格的异化是在电影里表现出来的。为了争宠假装怀孕,发酒疯揭穿了梅珊,可能争宠吃醋这件事跟知识女性与否没有关系。于是张艺谋一再淡化,让我们俨然忘记了受过新式教育的颂莲的身份。她就像一个寻常的姨太太一样,最是争风吃醋、讨好谄媚。
所以,我更倾向于苏童对颂莲的塑造,她是知识女性。
进到大宅子的颂莲还是齐耳短发,可能没有巩俐的两条辫子来的悍气,如果硬要在电影镜头里强加上这样的齐耳短发,确实塑造的难度会过大。这也正是电影与小说文本的不同,它不能靠观众的想象去塑造,能指与所指的一致性使得看到的就是感知到的。在颂莲的结局上,苏童让颂莲发了一场酒疯,然后接着沉寂下来,一场大雪仿佛掩盖了多有的污浊、肮脏和恐怖。她终于渐渐回归自己的身份,她又在梅珊的事情上彻夜未眠,向陈佐千求情。她的疯癫是为三太太,更是为了她的被压抑的人性。我不跳井,颂莲说,我不跳井。由疯癫而主动退出了这种非人际的两性模式,这是颂莲的选择。而电影中的颂莲是被迫封灯而愿望破灭。相比较来看,颂莲这一形象的女性光辉被掩盖掉。
总的来说,本文从电影意向与人物心理塑造这两个浅显的方面比较了苏童的小说文本《妻妾成群》和张艺谋的电影文本《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语言上的不同。“小说语言”也即是小说的文本,“电影语言”即电影的镜头、对白等等。疏漏之处,还望海涵。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