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的偏向:从弘扬“布施”到质疑“布施”

主旨的偏向:从弘扬“布施”到质疑“布施”

  藏戏《智美更登》是着名的八大传统藏戏剧目之一,其“故事源于佛教维先达罗王子的故事,他是佛祖最后的转生”[1]。源于佛教故事的藏戏《智美更登》中,舍己为人的布施观念贯穿剧情始终:智美更登王子心怀慈悲,怜悯众生,乐善好施,将宝物、马车、帐篷、食物、妻儿,甚至眼珠都施舍给别人。从表达主题上讲,智美更登的一言一行都是对“有者尽施,不逆人意”的布施观的最好诠释,可见弘扬“布施”思想是本藏戏的重要使命,在艺术风格和内容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宗教宣传”的特点。

  电影《寻找智美更登》虽以“智美更登”为影片名主体,但整部电影中真正表现藏戏《智美更登》故事内容的情节并不多,只对智美更登布施三个儿女的情节做了简单的表演,而对现代爱情故事、情感观念、生活现实的观照和思考超越了藏戏本体。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在寻找演员的过程中展开,影片的主题是找寻能出演藏戏《智美更登》的男女主角,片中“寻找”具有具象和抽象两种含义,具象意义上是指找能演智美更登角色的演员,而抽象意义上则是对藏戏传统文化的追寻。当找到已是教师的“男主角”时,导演却感慨这一路走来,给了他很多思考,他觉得他失去了对智美更登这个角色的把握和判断的能力,什么样的演员最适合演这个角色,他也说不清楚了,寻找智美更登的旅程能否继续?导演自己都开始犹豫了,可以说具象层面上的寻找宣告失败。抽象层面上的寻找则意味深长:不仅传统的藏戏文化濒临消亡,难以找回过去的辉煌,而且藏戏中智美更登王子慷慨布施的神圣行为在现实社会中并未得到完全认可和奉行,甚至受到质疑。

  影片在寻找演员“智美更登”的过程中,穿插了两段现代爱情故事:一是老板的初恋情结;一是蒙面女演员卓贝的未了情。老板与卓贝各自苦苦“寻找”的举动都是想爱人能重新回到自己身边,这与智美更登把自己的妻子慷慨施舍与人的行为恰好相反。这显示出藏戏中弘扬的智美更登感天动地的布施修行行为对现实生活影响式微。即使被誉为“活的智美更登”的嘎洛大叔,其把妻子布施给瞎眼的鳏夫的前提是自己仍年轻,还可以娶一个妻子,他的这种行为也受到导演和老板的质问:“你把她施舍给别人,你有这个权力吗?”这体现了现代人尊重人权、尊重自由的思想,是对藏戏中传达的不征求被施舍对象意愿的智美更登王子的“绝对权威”的诘问。

为您推荐

《世界》是贾樟柯进入主流话语的第一步,很多人都对此予以质疑

《世界》是贾樟柯进入主流话语的第一步,很多人都对此予以质疑,认为他陷入 “一人骑两马” 的尴尬境地,其中商业元素Flash运用更是失败。但《世界》通过追踪一群在北京“世界”主题公园里打工的底层青年深陷于拟像与电子..

电影《鲜花》使“文化传承”的忧思与主旨,寓于“诗艺传承”这一主题中

电影《鲜花》使“文化传承”的忧思与主旨,寓于“诗艺传承”这一主题中,以女阿肯的故事引发心灵在草原上的震动与共鸣。诗歌民族哈萨克族,也被称作阿肯民族,如果说哈萨克族文化的核心是诗歌,那哈萨克族诗歌传承的核心就是阿..